舒圣祥
车水马龙的城市生活,喧嚣是一种常态。各种各样的噪音污染,已成社会公害。其中,机动车乱鸣笛,既是非常普遍的驾驶陋习,也“贡献”了很大比例的噪音污染,夜间乱鸣笛更是尤其可恶。
相比在红绿灯路口的规规矩矩,乱鸣笛“听得见”却“看不见”,缺少制约的驾驶员,因此颇为肆无忌惮,一直都是交通治理难题。
数据表明,汽车鸣笛时音量在80分贝上下,一辆大车的鸣笛分贝则高达130左右。噪音一旦超过50分贝,就会影响人的睡眠和休息,让人变得暴躁不安。持续不断的鸣笛声,会引发顽固性头痛、神经衰弱和脑神经机能不全等疾病,甚至还会影响儿童智力发育。
冷不丁地,突然响起的喇叭声,能把人吓一大跳,魂儿都给吓没;因此引发的交通事故悲剧,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过去,针对机动车乱鸣笛的专项整治,只能采用“人海战术”,集中投入警力,加强道路巡查,对乱鸣笛高发区域和拥堵路段重点整治。查处效率不仅非常之低,而且受到时间、空间、气候影响。
马路上此起彼伏的哔哔哔,就像是在激情澎湃地合唱一首汪峰的歌:流年(交警)啊,你奈我何?但是,没事儿喜欢哔哔哔的车主,这下要注意了,别以为永远没法治得了你。
深圳日前启用的鸣笛声呐抓拍设备,就能让车辆乱鸣笛实时“看得见”——声呐设备捕捉声音,摄像头抓拍画面,两秒钟后违章车辆的车牌号,就能在电子显示屏上显示。
声呐抓拍设备的运用,无疑会改变单一的整治手段,极大提高整治效率。我相信,继深圳之后,国内很多城市相继也都会引进“声呐电子警察”。
运用声呐识别结合视频自动抓拍识别技术,当机动车发出喇叭声时,声呐设备可精确定位机动车位置,联动控制声学摄像机进行自动抓拍、自动识别车牌号、自动上传违法音频证据和车辆图片至数据中心。
从此以后,乱鸣笛不仅“听得见”,也“看得见”。而且,机器不像人,既可风雨无阻,也可24小时工作。
对于习惯乱鸣笛的车主,这会产生极大的威慑力。虽然不扣分,但深圳乱鸣一次罚款500块,也不是那么好受的。哔哔哔,从此不再只是噪音了,简直就是烧钱的声音。欢迎土豪随意多烧,就当是额外上缴的鸣笛税算了。
对普通车主来说,一开始肯定会觉得不习惯,感叹技术的“冷血”,动不动就要挨罚很肉疼;但只要稍加时日,我们就会为自己养成了良好的驾驶习惯而感到骄傲。当我们不再频繁听到刺耳的鸣笛声,受益的也包括你和你的家人。
此外,乱鸣笛往往是司机焦躁情绪的体现,少了鸣笛这个随意发泄的手段,会倒逼更多人调整自己的焦躁情绪,这对大家更加心平气和地开车,维护道路行车安全,想必也是有益的。
约束和惩罚的不确定性,会放纵我们违法的冲动;反过来,知道凡违法必被拍,我们自然会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是人性的弱点使然。很多时候,让我们约束自身行为的,不仅是道德和法律,还有技术。
最典型的例证,是收银机的发明。如何遏制收银员偷钱,曾经是困扰小店主的最大心病;最后解决问题的,正是一项新的技术,也就是收银机的发明。
过去,我们一直将乱鸣笛归罪于人们的素质问题;其实,之所以很多人养成乱鸣笛的陋习,一方面是因为被放纵的人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诱使人们仿效的“破窗效应”。
就像好的制度约束人性,坏的制度放纵人性,没事儿哔哔哔,主要也是一个技术的问题。我坚信,鸣笛声呐抓拍系统,将为我们的素质正名。
减少汽车鸣笛,清静城市空间,这是好事。智慧城市还真不是虚话,技术才是最高效的执法手段,执法创新关键在于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