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力攻辽盟共寻,功成力有浅和深。
君王莫听捐燕议,一寸山河一寸金。
这首诗从今天看来,我们或许对最后一句耳熟能详,形容的便是国家领土的珍贵。
但是讽刺的却是,这首诗背后的故事,足以让无数中华儿女感到惋惜和气愤。
这首诗的作者名叫左企弓,作于公元1123年,是时北宋联合金国共同灭辽并取得胜利,盟约中规定消灭辽国后,金国归还北宋“燕云十六州”。
在金太祖阿骨打表示愿意归还除燕京(今北京)其余领土时,左企弓遂做此诗劝谏。
意思是在灭辽的战争中,两国出力各有大小,但是还请不要听从归还土地的建议,因为一寸国土跟一寸金子一样可贵。
因此,金国只归还了燕京地区附近的一部分领土,却在4年后,直接出兵进攻北宋,俘虏宋徽宗和宋真宗,史称靖康之耻,北宋因此灭亡。
靖康之耻
这一切,都在围绕着一个区域展开,那就是“燕云十六州”,而终北宋一朝,这一块土地都没有收回,反而成了北宋灭亡的催命符。
那么,“燕云十六州”到底是哪里?
它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一、中原王朝的命门
燕云十六州在其地理位置上来看,可谓得天独厚。大致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地区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区。
主要是指幽州(今北京)、瀛州(今河北河间)、檀州(今北京密云)、蓟州(今河北蓟县)、涿州(今河北涿州)、莫州(今河北任丘北)、妫州(今河北怀来)、蔚州(今河北蔚县)、朔州(今山西朔州)、顺州(今北京顺义)、云州(今山西大同)、应州(今山西应县)、儒州(今北京延庆)、新州(今河北涿鹿)、寰州(今山西朔州东)、武州(今河北宜化)。
从地图上看,我们大致可以将整个燕云十六州分为雁北地区以及华北平原地区,中间以太行山脉分割开来,形成山前7州,山后9州的格局。
而之所以称燕云地区为中原王朝的命门所在,实在是因为它的战略位置太过关键。
在我国古代,中原作战一般以步兵为主,攻城守城、谋略计策扮演了最多的角色。
而北方的游牧民族,由于生活方式及地理位置,他们大多以骑兵作战、机动灵活为特色。
为防止北方蛮夷的侵略,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六国后,便开始进一步完善万里长城。
游牧民族
暂且不论这一举措在当时耗费了多少民力,但是从那以后,万里长城就好像中原大地的母亲,将这一片沃土紧紧地守护在自己的怀抱中。
而历朝历代对于长城的修缮,更可以看出这一伟大建筑的战略意义。
而燕云十六州刚好位于长城防线上,从西到东,依次有偏关、宁武关、雁门关、平型关、倒马关、紫荆关、居庸关、古北口。
这一道道熟悉的地名,可以看出燕云十六州是真正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与此同时,燕云十六州北靠燕山,西临太行山,在占据燕山与太行山隘口的前提下,翻过燕山即可到达广袤的东北平原,西出太行山则可进入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再向西可到达西北地区。
而反过来,依托太行山和燕山,又可以将整个华北平原保护起来,华北平原繁荣的经济、富裕的农作物,可以为前方战争提供最有力的后勤保障。
华北平原
当真是进可攻退可守,立于不败之地!
而一旦燕云十六州失守,面临的打击则是毁灭性的。
因为,一切的优势就将变成劣势,更可恨的是,这种优势被游牧民族占据后,威力更胜一筹。
燕云地区一旦落入敌手,这就意味着中原地区再无险可守。
从北往南,依次为华北平原、黄淮平原,在这一大片区域中,仅有一座大别山,这就意味着,游牧民族的骑兵可以在中原大地上纵横驰骋。
华北平原
而我们无数中华儿女要在自己的土地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抵挡敌人的铁蹄!
这一幕,简直不忍想象!
然而,即使不忍,但这一幕却真实发生了。
二、拱手相让,燕云十六州的沦丧
但问题是,燕云十六州如此重要,又易守难攻,为何会陷入敌手呢?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有必要知道一个人,千古第一卖国贼——石敬瑭。
大顺二年(891 年),唐昭宗封李克用为晋王,后其子李存勖承袭晋王王位。
后唐同光元年(923 年),晋王李存勖称帝,国号为“唐”,史称“后唐”,建都洛阳,李存勖即为庄宗。
同年,李存勖灭掉后梁。后来,养子李嗣源在石敬瑭的劝诱下决心自立,于是进军洛阳。
李存勖被乱兵所杀,他死后,李嗣源兵变称帝, 在位期间治贪官,杀污吏,体察民间疾苦,选贤任能,石敬瑭便是李嗣源重用的将领之一。
石敬瑭(892~942 年),本是李嗣源的得力将领,也是他的女婿,有勇有谋, 战功赫赫,为官勤勉
“未尝以声色滋味辄自燕乐,每公退,必召幕客论民间利害及刑政得失,明而难犯,事多亲决”。
李嗣源去世后,其子李从厚继位,但不久就被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所杀,进而夺取皇位,自立为帝。
李嗣源
身为河东节度使的石敬瑭因此指责李从珂,且不听从让其入京的圣旨。
“朝廷以帝不奉诏,降制削夺官爵,即诏晋州刺史、北面副招讨使张敬达领兵围帝于晋阳。”
石敬瑭为了在斗争中取得绝对胜利,“帝寻命桑维翰诣诸道,求援契丹”,并许以燕云十六州,并向契丹输纳岁币。
“以雁门以北及幽州之地为戎王寿,仍约岁输帛三十万”。
辽太宗耶律德光为了得到垂涎已久的燕云十六州,答应援助石敬瑭。
天显十一年(936 年),辽太宗亲自带兵赶赴,“自雁门而入,旌旗不绝五十余里。”
石敬瑭在耶律德光的帮助下取得帝位,自此,后唐灭亡,石敬瑭建立晋国,史称“后晋”,石敬瑭即为晋高祖。
作为交换条件,后晋天福三年(938 年),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之地割让给辽,并且每年给辽输金帛三十万,相约为父子之国,石敬瑭自称儿皇帝。
燕云十六州,东西纵横六百公里,南北全长二百公里,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现如今一个福建省的面积,至此,辽国不费一兵一卒,收入囊中。
“称臣可矣,以父视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许以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
这一段话是当时后晋大臣劝谏石敬瑭所说,但是依然阻止不了他的一颗卖国心。
由于他的一己私利,导致自此以后的400余年,整个中原王朝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为夺回燕云地区,中华儿女付出了无数的生命和鲜血!
石敬瑭之罪,当真是罄竹难书!
三、燕云十六州的争夺,400年铸就的凄美人间画卷
石敬瑭死后,他的养子石重贵继位,公元947年,契丹大军杀死石重贵,后晋至此灭亡。
951年,郭威灭后汉建立后周,这是五代时期的最后一个朝代,三年后,郭威去世,养子柴荣继位,史称周世宗。
柴荣文韬武略,是一个雄主。鉴于燕云十六州的重要地理位置,世宗开始了夺取燕云地区的战争。
公元959年,柴荣开始北伐,一路势如破竹,轻松取得莫州、瀛洲、易州和瓦桥关、益津关、淤口关。
正当他想一鼓作气继续向北夺取幽州时,可恨天不假年,周世宗突然病重,在回师途中去世,而仅仅过了一年,后周便灭亡。
周世宗收回瀛洲、莫州,燕云十六州中剩余十四州还在辽的控制之下,此后,燕云十六州问题成为宋辽争夺的焦点。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初期,由于中原地区还存在一些实力较为弱小的势力,包括蜀、南汉、南唐、北汉等几个小国。
宋太祖赵匡胤
要想争夺燕云地区,首先要保障内部的稳定,因此一方面对中原地区的小国大规模用兵征服。
另一方面对辽的政策采取退避安抚为主,与此同时,赵匡胤设立了“封桩库”,省吃节用,存储大量金银财宝。
他的想法是如果可以先尝试用金钱将燕云地区赎买回来,赎买不成再用武力。
为达到这一目的,宋太祖“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国初贡赋,悉入左藏库,及取荆湖、下西蜀,储积充羡”。
甚至把平定诸侯割据政权所得来的金帛都存入“封桩库”中,而且“凡岁终用度,赢余之数皆入焉”。
这一切都可以看出他对收回燕云地区的渴望,只是统一中原的大业未成,他就去世了。
公元976年,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
与赵匡胤不同的是,赵光义的想法是单纯地采用武力解决,为此他在位期间,为收复燕云十六州,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北伐。
第一次是979年,此时赵光义刚统一北汉,马不停蹄,直接带兵北伐契丹,战争初期,由于辽军未做准备,而且燕云地区汉人为主,许多城池望风而降。
太宗一路北进,轻松到达岐沟关,收复易州,随后到达涿州,兵锋直抵幽州。
但由于幽州日久难下,兵士疲惫,士气低落,而此时辽景宗耶律贤得知幽州被困,便派兵增援,在高粱河两军展开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受箭伤,乘驴车逃走。
高粱河之战宋军大败,因此,在公元986年,宋军分三路再次北伐。
潘美出雁门,北至寰州,相继取得应州、云州;曹彬从涿州东面进攻,取得涿州;田重进至飞狐北界,夺取灵邱、蔚州,计划三路军在幽州会和,然后以全师攻取幽州。
和第一次北伐一样,前期都是十分顺利。
但是到后来,随着米信在新城被击败,曹彬在岐沟关再败,杨业孤军奋战三败,第二次北伐以宋朝损失惨重结束。
而经过这次失败,在整个赵光义一朝,都没人再提收复燕云之事。
这种挫败感一直延续到了宋真宗时期,公元1004年,辽国三十万大军进攻宋国,由于失去燕云地区的天然屏障,辽军南下河北平原,一路势如破竹,直抵开封。
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建议下亲征,战争初期依靠城池坚守,一度在两方对峙中取得了优势,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宋辽两国却签订了“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盟约不仅规定宋朝向辽国岁岁纳贡,现有两国城池都按照原有建制进行划分,这就从法律上承认了燕云地区属于辽国。
虽然碍于契丹的强大,接下来一百多年内,北宋都遵循澶渊之盟的约定,但是收复燕云一直是当时汉人的最终夙愿。
直到北宋末年,女真族开始渐渐强大起来,并建立了金国。
宋朝联合金朝发起了灭辽之战,宋朝帮助金国消灭辽国,而金国则归还宋朝燕云地区,但在胜利后,金国却只将燕京地区归还,而西京仍处于金国统治之下。
而这就回到了文章开头那首诗中,与金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最终引狼入室,靖康二年(1127 年),金大举进攻北宋, 北宋灭亡。
结语
自后晋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后,燕云问题就成为五代北宋与辽之间的一个重要问题。
先有后周世宗柴荣收复关南之地,再有北宋王朝因燕云问题与辽展开的一系列的摩擦与争斗。
而终北宋一朝,无数能人志士为收复燕云而奋斗,无数中华儿女血染疆场,最终却依然是徒劳一场。
直到公元1367年,朱元璋命徐达为主帅、常遇春为副帅,北伐元朝,攻占元朝大都,燕云十六州才再次回到中原大地的怀抱!
朱元璋北伐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在抗日战争期间,这句口号曾经激励和鼓舞了无数革命烈士为新中国的解放而奋斗。
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台湾也必将在不久的将来重回祖国怀抱。
而我们如今,必须时时刻刻不能忘记的是——中华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