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A班一个小男生的妈妈给我推荐了这本书,一打开,里面写着很多的笔记,一看就知道妈妈很用心的学习过了。她说“这本书里有很多好玩的游戏,很适合和casa的孩子一起玩,推荐给你看看,我觉得很不错……”,说实话,我挺意外的,以前都是我给家长推荐书籍,这还是头一次家长给我推荐书呢,但是,感觉还不错,和家长看一样的书,至少可以了解一下家长对育儿方面的看法和观点,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容易达成共识。而且,这个孩子的妈妈是一位很智慧的母亲,从教育自己的孩子出发,做了很多的功课,对教育孩子也有自己的看法和研究,教育方面的书籍更是涉猎甚广……
现在我们所面临的家长大部分都是80后甚至90后,通常都是受过高等教育有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的父母,对于教育子女也比较上心,常常参加一些“父母课堂”“正面管教课程”“读书分享会”等等,再加上现在网络很方便,关于教育孩子的知识也了解的比较多,所以,很多家长甚至比老师懂的还多,所以说学到老,活到老,教育是一条无穷无尽的“学海”永远没有尽头,一定要做好随时补充能量的准备。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是一本干货!通过一些对话、游戏和小活动帮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I can problem solve”。引导孩子在遇到人际问题时,思考该做什么;思考解决一个问题的不同方法,考虑自己行为的后果,判断一个想法的好坏,认识到某些人也有感受,并且学会考虑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分享其中一个章节的内容:
关于打人的常规对话
孩子:鲍比打我。
家长:他什么时候打你的?
孩子:在学校的时候。
家长:明天我会跟老师说。
(在这段对话中,是家长在解决问题。孩子完全没有参与对问题的思考。)
在下面的两段对话中,两位妈妈就打人问题给了她们的孩子不同的建议,但她们用的是同一种方法。
孩子:艾米今天打我了。
家长:你也打她。
孩子:她打到了我的鼻子。
家长:每次她打你的时候,你也要打她。我不希望你这么懦弱。
孩子:要是你学不会保护自己,小朋友们就会一直打你
孩子:那好吧
(另一段对话)
孩子:丹尼把我推倒了。
家长:然后你做了什么?
孩子:我打了他。
家长:你不该打他。打人是不好的。你可能会伤到别人。最好是告诉老师。
孩子:那样他会说我是告密者。
家长:要是你不告诉老师的话,他会一直打你。
孩子:好的。
(这些家长忽视了孩子的想法,并提出了他们建议的后果。一个家长告诉了孩子该做什么,另一个家长则告诉了孩子不要做什么。但是,两位家长长都没有鼓励孩子自己思考并做出决定。)
当你告诉孩子如何解决问题时,不管你是否向孩子解释你的建议、你都失去了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的机会。如果你坚持某个办法是最好的就像上面的例子中那样孩子就会感到沮丧,不再进一步思考该做什么,只剩下担心如何按照你的建议去做了。这些家长的意图最好,但他们忽略了孩子对问题的看法,永远知道不了孩子当时为什么会挨打。有时候,家长也会发现孩子为什么挨打,但是依然只关心,他们认为孩子该怎么做。
例如:
家长:他为什么打你?
孩子:我不知道
家长:你先打他了,拿了他的玩具,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孩子:我拿了他的书。
家长:你应该拿别人的东西吗?
孩子:不应该。
家长:当你想要一个东西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孩子:请求别人给我。
家长:对,你应该请求。你拿他的书是不对的,所以他才打你。
(这个家长仍然是把她自己的解决办法强加给孩子,而不是以孩子的观点找出解决办法。)
有些家长在对话中会提到别人的感受。但是,只告诉孩子别人有什么感受,并不能促使孩子作进一步思考:
家长:翠莎为什么打你?
孩子:她的朋友叫她打我的。
家长:那一定让你很生气。
孩子:是的。我要把沙子扔到她脸上。
家长:如果你那么做,她会生气,那你们就真的要大打出手了。拿出做大姐姐的风度来,不要理她。
(这个家长谈到了别人的感受,但是只关注了教孩不要打人)。
在这些例子中,家长提出的建议虽然有些不同,但方法都是一样的,家长替孩子思考问题,在这一点上“i can problem solve”的方法是不同的。这会帮助孩子思考问题。
家长:特里,谁打你了?
孩子:纳塔利。
家长:发生了什么事?她为什么打你?
(家长想知道孩予对问题的看法。)
孩子:她就是打了我。
家长:你是说她无缘无故地打你?
(家长鼓励孩子恩考事情的起因。)
孩子:哦,是我先打她的。
家长;为什么呢?
孩子:她不让我看她的书。
家长:当你打纳塔利的时候,她会有什么感觉?
(家长引导孩子考他人的感受。)
孩子:生气
家长:你知道她为什么不让你看她的书吗?
(家长引导孩子理解他人的观点。)
孩子:不知道。
家长:你怎样才能知道呢?
孩子:我可以问她。
家长:那你去问她吧,就看她肯不肯告诉你。
(家长鼓励孩子搞清楚事实,发现问题。)
后来
孩子:她说我从来不让她看我的书。
家长:现在你知道她为什么不让你看她的书了,你能想想自自己做什么或说什么,她才会让你看她的书吗?
(家长鼓励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孩子:我可以不再跟她玩儿。
家长;如果你这样做,可能会发生什么?
(引导孩子思考解决办法的后果。)
孩子:她可能不愿再做我的朋友了。
家长:你想让她做你的朋友吗?
孩子:想。
家长:你能想个不同的做法,使她愿意继续做你的朋友吗?
(家长鼓励孩子进一步思考解决办法。)
孩子:我可以拿本书给她看。
家长:这是个不同的主意你为什么不试试呢。
当这位妈妈发现自己的孩子先动手打人时,他没有提建议或者从打人的正反两方面来对孩子进行说教,而是继续用“i can problem solve”对话法,鼓励孩子考虑娜塔莉的感受和最初的问题(想要书)。然后,她帮助孩子思考多种办法来解决问题,并考虑这些办法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最后是孩子而不是家长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i can problem solve”的方法。
……
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实实在在的干货书籍,很实用,虽然我从事早期教育工作有一段时间了,还是会犯很多“自以为是”的错误,常常帮孩子做决定而不是引导他们学习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这本书给我提了一个醒,并且用很简单和通俗易懂的例子讲解日常生活中如何引导孩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好好推敲、实践的书籍,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推荐给更多的老师和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