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瑞兰
今天,我们跟随宋老师来到南京浦口区实验学校,聆听了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学院黄伟教授主讲的讲座——《以当前读写结合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我一看到标题就特别感兴趣,因为如何教好读写结合一直困扰着我。
黄伟教授这次没有讲深奥的理论,而是结合几则读写结合教学课例,深入浅出地让大家知道:怎样的读写结合是错误的,怎样才是正确的。
黄教授先是出示几则读写结合课例,如:
《揠苗助长》写一写
展开想象,农夫对禾苗会说些什么,表达农夫焦急的心情。
《鹬蚌相争》写一写
被关在笼子里的鹬和蚌,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后悔极了!他们会说什么呢?请你们展开想象,写下他们的对话。注意用上较为丰富的提示语。
我心里想,这不是我们以前经常都是这样设置的读写结合模式吗?可是,黄教授告诉我们:这样的读写结合是有些偏颇的,甚至是错误的。为什么呢?我给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于是集中精神听黄教授的娓娓道来。
如何展开读写结合呢?唯一的方法就是老师要正确指导。老师要先回到文本进入文本,然后再判断思考和分析。就像《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我们要结合寓言的思维模式去进行读写结合,而不是联系其心里活动展开想象。如果一味让学生去想象,以想象作为本文的读写结合训练点,那就这就变成了不着边际的想象,完全违背了文章原本需要我们贯彻的教学目标了。
对于这些寓言的读写结合教学,我们首先要找到文本特点,找到最有教育价值的、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例如,《揠苗助长》这一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鹬蚌相争》让我们明白:在斗争中警惕真正的敌人,学会谦让,会权衡利弊得失,否则在两败俱伤的情况下有可能让第三者钻空子,坐收渔利。主题读懂后,但是这个道理在文章中一句也没有显示出来,结论是如何提炼出来的。这样,学生就可以从读文悟其理,又能读出寓言的规律:说一个故事,让你悟出一个道理。又例如,《揠苗助长》中的主人公想自家的苗子长得更快,是一个好的愿望,但是拔,是一个错误的行为,最后是一个错误的结果。通过这样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这是一个解读寓言的方法。相反,有好的愿望又使用了正确的行为,就会得到好的结果,让我们想到一个什么寓言故事呢?——乌鸦喝水。可以通过对比阅读,寓言的结构模式就出来了,即:一个想法——一种行为——一个结果。在这样的结构模型下,读写结合自然就可以产生了。根据这样的结构模型,学生也可以编写一个隐含某个道理的寓言故事。同时,老师也可以引入几个主题,如:勤能补拙,淡泊明志,失败是成功之母,努力就能获得进步等等,给予学生参考。这样的作文不仅会写了,其他寓言也看懂了。
黄教授的讲座,如寒冬的一缕春风,带领我们解决心中疑惑,正确认识“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