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剪甯
目 录 | 【历史仙侠】《仙旅三国》简介&目录
上一章 | 【历史仙侠】仙旅三国 (12)
下一章 | 【历史仙侠】仙旅三国 (14)
(13)新年
原来自那日赵忠兄妹与夏侯氏夫妇分离后,流民们仍在城门附近盘桓了半月之久。只因水患未退,若在从前,官府需在城外搭些棚子,熬些稀粥去救济流民。
听樊大婶说在她祖辈之时,官府还会给些铜钱,或派小吏去助他们修葺草房,也不知是真是假,也只是听说。
可这次等了许久,亦没人管他们,一些流民早已吃光随身所带粮食又乞讨不到吃食便饿死在门前。守门的兵士只管把死尸抬走还不断咒骂,剩下的流民只待水患退去便都各自回了家。
村中可算能找些东西果腹,可多数都被洪水浸泡后腐烂发霉,可村民哪管这些,只要看见吃的,便都胡乱下了肚,与其吃坏肚子病死也总比饿死强。
而夏侯氏夫妇得了曹腾施予的银钱后,夫妇二人有了不忍独用,便分给了邻里,众人便用这钱修理房舍,又买了些吃食。
樊大婶讲到修补房屋如何不易,丈夫又时常去帮邻里忙着忙那这些自是不作赘述。听完这些赵嫣已哭得如泪人,更是感到百姓的困苦。
“孩子,看你过得好大婶很开心,先前我和你夏侯叔叔还念叨你兄妹俩……”樊大婶却露出笑意,一边为赵嫣揩去眼泪一边宽慰她,“大婶如今不是还过活得还不错,你莫要难过,你这个小美人每次见大婶都哭花了脸可不好。”
说着樊大婶起身似要找件绢帕给赵嫣擦擦脸,可翻找了一会儿猛地一拍腿道,“孩子,你可记得上次你为你夏侯大叔包裹伤痕的绢帕,本已洗好这次还给你的。可你夏侯大叔却说‘这是俺丫头留给俺的念想,俺要把它留在身边!’”
樊大婶学着那夏侯大汉憨厚的声音说道,引得赵嫣破涕为笑。“这不,你夏侯大叔出门和村中之人打猎去了,把你的帕子也带在身上,只能以后再给你了。”
原来夏侯大汉出门了,赵嫣自进门后只顾着和樊大婶交谈,这才想起。听到大汉如此珍视自己的帕子,心中也是暖暖的,随即想起此行的目的,忙从环儿手中取过包裹,拿出衣鞋。“对了,大婶,这是我为你们做的衣鞋。”
“孩子,这些都是你做的?你可真是有双巧手啊!这尺寸竟也颇为合身,我们冬日便不会挨冻了。”樊大婶拿起一件棉衣打量道,不住赞叹感激道。
“大婶快别这么说,若不是你们,我兄妹俩早便饿死,这些又算的了什么,当日我看到叔叔大婶的身形只模糊记个大概,没想到竟还合身。”赵嫣心中也是略略得意欣慰,心绪也舒缓不少。
而后两人又说了半个时辰的话,可夏侯大叔还不归家,见天色已晚,赵嫣便告辞回了曹府,只是想着这一路所见,感伤百姓疾苦竟凄惨如斯……
…………
转眼秋去冬来,赵忠兄妹已在大长秋曹府度过了半年的时光。赵忠随曹福每日来来去去,着实学到了不少宫中府内的规矩,听闻了不少朝廷市井的传闻。加之勤快,虽然头脑没有妹妹那般聪慧,可俨然已有了曹府小管家的派头,日后说不定便能接曹福的班。
赵嫣则每日与小曹嵩读书、玩乐,独处之时便与女红为伴,时时还找来那“织绣坊”的女掌柜“织绣西施”到曹府中学些技法和流行的花样,而赵嫣每每一学就会,真碰见那繁复的样式,自己琢磨一晚,便也会个七七八八,更还能独出心裁。
总能令那“织绣西施”惊讶不已,那美妇常说,若赵嫣不是府中的小姐,早便要收赵嫣为嫡传弟子,传承衣钵。遇到自己没空去大长秋府时,“织绣西施”总邀请赵嫣去“织绣坊”,可赵嫣却从不再到那里,有一颗尖刺狠狠地扎在心上,不去碰时还安然无恙,若是一动,则是钻心之痛。
这一日竟已是除夕,再过一日,便是新年,这一年史上为汉桓帝和平元年。
洛阳城中家家张灯结彩,爆竹声响。城中不管达官显贵,抑或是平头百姓,皆衣着喜庆,欢腾喜悦,城中一派祥和。各府各家里的家人仆役,也都忙得热火朝天,或挂着挂灯笼,或贴着桃符。更有庖人在后厨手脚并用,一碟碟冷热菜肴接连由奴婢递出,这些菜肴不光有给家人做的年夜饭,更有为祖先准备的祭礼……
大长秋府中各人更是忙得不亦乐乎。
“把那个香炉摆好,对,香备好……”“还有烛台、香碟,呦,当心,老祖宗的木排位别给摔了!”“还有供果供品,怎么还未拿来,你去催催……”却是曹福在指挥着府中仆役在为曹府祭祖做准备。汉朝以孝治国,祭祖自是每逢年节家家必行之义。
将近亥时三刻,原本喜庆的街巷却已没什么人了洛阳城中无论男女老少都聚在家中准备祭祖。只见曹府中人在正堂前前后后跪了几十余人,为首正是曹腾,一旁跪立在供桌一旁地却是曹福,曹腾后面跪着曹嵩,曹嵩后是赵嫣、赵忠,再后则是奴仆侍婢,皆都衣着干净整洁,神情恭敬肃穆,都不敢言语一声。
只见这供桌上多是鱼肉碗菜,盛以高碗,取钟鸣鼎食之意,还有五色点心、寿糕等,供品后是香炉、红烛,再往后便是曹府祖先的排位,却是木质,而后墙上挂着曹府祖先的画像。
待得子时刚到,曹腾点头示意曹福,曹福便大声道,“祭礼开始!按长幼上香!”
便看到曹腾取出三根香,左手持香,右手拿烛,将香燃着,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手只中指和食指夹住香杆,大指抵住香底,双手握香居于头前。举香齐眉,再作揖,揖后将香插入香炉之中,便回到所跪之处叩头跪拜,再后依次是曹嵩等人一一上香叩拜。
待得上香完毕,又听曹福道,“读祝文!”只见曹腾双手捧出早已备好的祝文,读了起来,“南岳苍苍,江淮泱泱。忆我宗族,源远流长……敬慰列祖,不负炎黄。躬身献上,三杯琼浆。”
这祝文读了有半刻钟之久,接着更有“献食”、“奉茶”、“献帛”、“献酒”等事宜,皆由曹腾领着按辈分大小完成,好不繁琐,最后烧掉祭文称为“焚祝”,辞神叩拜,待到完毕已近新年。
祭祖完毕,曹腾连忙对身边曹福说,“快为本官更衣,进宫!”曹福称是连忙去准备。原来曹腾忙完家中祭祖还要去陪皇帝于正日寅时到太庙祭祖。
这次宫中的太庙祭祖一则是为朝中惯例,二来为太皇太后祈福。这梁太后久病多时,早已不能下地多日,这次只盼为她祈个好兆头,但朝廷上下百官皆知这次这独揽大权的梁太后恐怕要时日无多了……
文武百官皆都于正日子时前后陆续赶到宫中,随同皇帝、皇后一同前往太庙。这汉时自光武之后,光武修“高庙”,以祭先汉五帝,而后明帝又建“世祖庙”以祭光武皇帝,但这两庙却同在一处,是为同殿异室。
这皇家祭祖自是非百姓府中可比,一个个仪式更是繁杂时长,百官却都恭谨地一直跪立,待得祭祀完毕,竟已到了午时。
正值正日,皇帝便下旨大赦天下,举国欢腾,是以为皇家祈福,并改元为“和平”,是为和平元年。
又是一月过后,那天正是二月二,相传是为轩辕黄帝诞生之日,此项习俗源起于伏羲之时,那日重农桑、务耕田,周朝之时,武王率百官亲耕,以求丰收平安。而自那日后梁太后的病却越来越重,皇帝便又率百官去为太后祈福,太后亦自觉时日无多,搬下懿旨还政小皇帝,不再带行皇帝之权。
有过了二十天,是二月二十二,梁太后驾崩,时年四十五岁,谥号顺烈皇后,与顺帝同葬入宪陵。这梁太后虽大权独揽,却也能重用贤能,自身也饱读经史,虽纵容梁氏亲族,宠信宦官,却仍较算贤名,但此后朝廷便落入大将军梁冀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