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于老师,新转来的那个姓尤的同学骂您了。”一天早晨,我刚跨进校门,一位男孩从操场上跑过来对我说,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
“她昨天在路上骂的,我们俩亲自听到的。”他身后的又一个小男孩说。他的声音更高,显得“怒不可遏”。
“我找她谈谈去,竟敢骂老师,太不像话!”不知什么时候,和我配班的侯老师站在旁边。他听了学生的话后,气得眉毛都立起来了,他的脾气倔,眼里容不得有半粒沙子。
我阻止了他。然后转过脸来,对两位学生说:“这样吧,等小尤来了,你们悄悄地告诉她:你昨天骂于老师的事,有人报告于老师了。一定要小声说,别让旁人听见。同时要让她感到你们二位是关心她、向着她的。你们一定要照我说的办!”
到了办公室,我对侯老师说:“我念个历史故事给您听。这个故事叫《绝缨会》。”说完,我从抽屉里取出一个读书笔记本,打开,然后念了起来:
周定王六年,楚庄王平定了斗越椒之乱,大宴群臣于渐台之上,命爱妾许姬为大臣们敬酒。席间,忽然一阵狂风吹灭了所有灯烛。一个人乘黑暗之机,去牵许姬的衣袖,许姬反手扯下了他的帽缨,这个人惊慌放手。许姬把此事告诉楚庄王,要求掌灯查出帽子上无缨的人。楚庄王不但不下令掌灯,反而要求百官统统把帽缨去掉。然后下令点灯,尽情同饮。这样一来,哪个是行为不轨的人,就无法辨认了。事后,楚庄王对许姬说:“酒后狂态,人之常情。若察而罪之,必伤将士之心,使群不欢而散。所以不能那么办。”许姬叹服。
后来,在一次吴兵伐楚的战役中,有一个叫庄狡的人,为了保卫楚国,奋不顾身,英勇作战。楚庄王问他为何如此勇敢,他回答说:“臣,先殿上绝缨者也。”他表示,要拼死效力,以报庄王不查之恩。
念完了,我说:“这个故事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一个很好的例证。‘酒后狂态’是定性,‘人之常情’是换位思考。孩子犯错误,上帝都会谅解,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个‘性’要定准。换位思考,会使我们冷静。与同事相处,我们都要容人之过,谅人之短,念人之长,何况对小学生呢?”
二
在美国,有人做了这么个有趣的实验:把儿童分成四组,每组配一个实验员,待实验员与儿童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得到了儿童的信任之后,主试者分别要求四组儿童为孤儿院幼儿捐款。第一组实验员向儿童宣传应当捐款,同时自己也慷慨捐款;第二组实验员宣传不必去救济孤儿,把钱留给自己;第三组实验员宣传人应当慷慨,自己却不捐款;第四组实验员宣传不必捐款,自己却捐款。实验结果是:第一组儿童全部捐了款;第二组没有一个人捐款;第三组绝大多数没有捐款,少数人捐了款;第四组大多数儿童学着实验员捐了款。实验说明:说教对儿童的影响是微小的,实际的榜样却对儿童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还告诉我们:当榜样的言行一致时,教育效果最大。
三
有一个大官最爱吃鸭子。厨师每餐都为他准备一只,但都少一条腿。大官很纳闷儿,问厨师是否吃了一条腿。厨师说:“我们养了很多鸭子都是一条腿,不信的话,您到后院看看。”大官跟着厨师来到后院一看,每只鸭子都一条腿站着。厨师说:“您看,这些鸭子都一条腿。”大官知道这是鸭子睡觉的习性,于是拍拍手,鸭子惊醒,放下了另一条腿。大官指责道:“你骗了我,你看,鸭子不是两条腿吗?”厨师道:“我上菜的时候,可从来没见您鼓掌。以后上菜的时候,请你鼓鼓掌,这时鸭子就是两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