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这样读书就够了》一书中原创的成人学习方法论,用以下三个步骤帮助我们进行知识的内化:【选摘】、【思考】、【行动】。
【选摘】
第十九章:如何克制自己的“推销”欲望
这样的时候,分享的成本几近于零。对,分享就是成本很高的活动——虽然原本不应该有成本,原本应该双方都自动受益……可现实终归不是理想状态。
其实,知识是很难传播的。可以瞬间传播的,通常只不过是段子、谣言和八卦。系统有效的知识,常常被敬而远之,真不知道为什么。
说服他人有两个重要的终极诀窍。
第一个:让对方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是把结论塞给对方。
有一本书,叫《金字塔原理》,是讲写作逻辑与思维逻辑的。书的内容不错,也很正确。但我个人的看法是,用那个框架写论文,写报告都还可以;基本上只能用来说服少数严格遵循逻辑的人,因为大部分人受心理因素影响更多,而不是受逻辑影响更多。
为什么呢?那本书主张的是,“结论先行”……试试就知道了,更多的时候,这么做收获到的只有抵触。这根本不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问题,而是人类共有的思考感受模式的问题。如果那结论是对方原本就可以接受的,接下来不用更多的说明;如果那结论与对方的观念不一致、甚至相反,接下来的说明进程绝对不会顺利的,因为对方从一开始就会不断尝试反驳你的说法,维护他自己的立场……这种情况下,能说服对方才怪了呢。
第二个,实际上是第一个的升级版:自己成为榜样,对方若是认同,自然就会追随。
践行,才是真正的学习;也只有践行,才可能带来真正的改变;只有改变,才会成为榜样。若是已经成为了榜样,根本不需要说服过程,用不着费那些口舌。就是这样。
注意,榜样其实不需要完美。只需要确实不断进步,就已经是神一样的榜样了……
【思考】
关于分享的方式:
最近在看《好好说话》,这本由奇葩说元老们创作的书提到说话的5类场景:沟通、说服、谈判、演讲、辩论。
其中提到,我们说话时,想要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要用“劝导”的方式,让那个观点在对方脑海中“自行生长”出来。
分享大约就属于“沟通”,“说服”这两类场景。
于是两本书不谋而合了。
另外,听过一个说法,在传播理论中,一个人对某条信息的转发率,跟TA的接收来源有关。TA自己看到这条信息,转发的几率是10%的话,如果这条信息是由TA喜欢的人分享的,TA看到时转发的几率就会高很多倍。
TA对信息来源的认可会转为对信息的认可,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对“权威”信服吧。
总结说服他人的两个技巧,就是从他人认可的部分着手——认可你的话或者认可你的人。
销售里也有一种技巧:问对方一个肯定会被肯定回答的问题,再继续抛出问题就基本会得到肯定的回答了,这是一种惯性。一开始对方就是认可的话,后面再认可就容易很多了。
【行动】
如果想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就从别人认可的部分着手,引导别人“自行生长出相应观点”,也就是要用“循循善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