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真相”
--------也谈青春期教育
家有青春少年,心有戚戚焉!
说起青春期,很多家长都会谈虎色变,好像青春期是洪水猛兽,青春期的孩子忽然间都变成了怪物!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人的一生要经过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五个时期,每个成长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特征。青春期指的是人的13--18岁之间,这个阶段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荷尔蒙的分泌旺盛,荷尔蒙让孩子精力充沛,大脑活跃,情绪起伏不定,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兴趣;而另一方面负责情绪管理的额叶却并未发育成熟(20--25岁之间才会成熟),所以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差,这就是青春期的生理特点。女孩发育的比男孩早,进入青春期的时间也稍微早一点。女孩一般在八年级就进入青春期,男孩一般会延迟到高中阶段。理解了这些,我们就能更好的处理和青春期孩子发生的各种冲突。
青春期和其他成长阶段一样,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为什么唯独青春期成为教育中的一个难题,家长的噩梦呢?我认为这都是家长教育不当惹的祸!如果一个孩子的原生家庭很幸福,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从小就非常用心和恰当,那这个孩子的青春期反应就不会那么强烈,会比较平和顺利的度过。相反,如果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就缺少爱和教育,这种缺失在青春期就会突然的爆发出来!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由于年龄小,自我意识弱,加上学业压力不大,对家长基本都是顺从的,家长对孩子也没有倾注太多关心,但到了七八年级,马上面临中考,家长忽然发现孩子的成绩不好,升学无望的时候,就会急功近利,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当这种简单粗暴遭遇荷尔蒙的巨大洪流的时候,一场家庭战争就不可避免的发生啦!
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需要家长不同的爱,婴幼儿时期需要的是陪伴,少年期需要的是教练,青春期需要的则是尊重,家长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对待不同成长阶段的孩子。
青春期的问题不外乎两个层面:
自我意识的觉醒
忽然间你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了,你说向东他非要去西,他开始有了自己的隐私和小秘密,有些东西不愿和你分享了。这正是自我意识的开始,家长不应该感到恼火,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你的孩子长大了!这是多美好的一件事啊。如果你还是要孩子事事都听你的,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叛逆。如果这时候你发现孩子的成绩有问题,不要发火,不要指责,要找到孩子每一科目失分的具体原因,给出切实有效的帮助。我儿子在九年级的时候,数学中有关几何方面的一类题目做的不好,孩子的爸爸为了辅导孩子,重新拾起九年级的课本,一有机会就和儿子探讨这方面的题目,直到孩子完全掌握。现在儿子高一了,他爸爸还能指导他的数理化作业,爷儿俩经常兴致勃勃的讨论数学难题。
对异性的兴趣
孩子在青春期对异性开始产生朦胧的好感,是非常正常非常美好的事情,正如诗词里描写的“情窦初开”。家长不要对这件事过分敏感,不要让孩子产生愧疚的情绪,要让孩子认为这是自然的事情。如果发现自己的女儿和男孩在qq上聊天,或者偶尔打电话,不要太在意,更不能围追堵截,做出没收手机,偷看聊天内容等过激行为。可以找合适的机会和孩子以轻松的状态聊聊这个问题,聊的方式很重要,要像孩子的闺蜜一样,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可以写一封情真意切的信放在孩子的床头。其实只要家庭和谐,身心健康的孩子发生早恋的几率几乎没有。往往是那些从小缺乏爱的孩子才容易堕入情感的泥潭,这个责任在于孩子的家长而不是孩子。在处理和异性交往这个问题时,疏导才能平息,刺激只会强化,甚至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悲剧。
有个例子,同事的女儿一直是个乖乖女,长的漂亮,成绩也好,妈妈视若珍宝。转眼孩子八年级了,妈妈发现女儿在和一个同班男孩交往,一气之下就没收了女儿的手机,孩子赌气一夜没有回家,第二天早上妈妈找到学校告诉了孩子的班主任,后来知道孩子只是在同学家过了一夜。班主任开班会以此为例在班上告诫全班同学,这么一来,全班同学都用异样的眼光看这个女孩,女孩受不了,死活不去上学了。你看,正是家长和老师的处理不当害了这个孩子。
在处理青春期的问题上,家长要把握三个原则:要理解不要指责;要疏导不要刺激;要宽容不要对立。
哪有什么叛逆,哪有什么早恋,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家长在孩子身上犯的错。如果每位家长都能懂教育,有责任,从小给孩子一份完满的爱,青春期教育就绝不会成为一个教育难题。
青春期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之一,家有青春少年,是多么幸福的事,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吧,因为,你的孩子,他终将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