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网络流行语,原指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 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
“卷”是个动词,卷出生、卷学习、卷工作、卷成绩、卷考证……总之,一切皆可卷。
最近进了一个小群,只有几个妈妈,都是当年怀娃就在一起聊天的“老战友”。娃们长大以后分布在同一所学校的不同校区,利于横向比较。
人不多,信息量倒不少,给我扫了不少盲,也让我这个准初三学生家长汗颜,好多应该了解的信息我一概不知,难怪别人都说现在的差距主打一个家长的信息差。
终于明白了什么是“指标到校”,知道了初三的某些考试特别重要,还被前辈们叮嘱不要眼高手低,成绩普通的孩子及早签下学校才是王道,不然到时候重要考试发挥失常才真是追悔莫及。
初三家长一卷,连带着小学生和幼儿园学生的家长们也一起焦虑。以前小升初五下上岸就已经很厉害了,现在四年级就开始被“掐尖”走了一部分牛蛙。
鸡娃妈妈们给娃规划的路径:二年级开始奥数,四年级上岸,五六年级学初中,初中学高中,高一上大学……想想都觉得不是“正常人”能走下来的路。
反观我们家两个娃,没有学霸基因可遗传,资质平平,智商中等,还好情商都还在线,不至于被人讨厌。
一个自我感觉良好,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哪怕成绩再差,也总能从同学中找到更差的来安慰自己其实还不错。
一个从小自己卷自己,学习安排得满满的,从不用人催,教国画的老师总说她是来报恩的。
如此看来,卷不卷,不应该看家长,而是看娃自己。家长们要谋生已经很累了,放彼此一条生路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