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歪歪兔小编看到了一个与“安全教育”相关的街头调查,内容触目惊心——
面对陌生人“变”出来的糖果,几乎每个孩子都失去了判断力和抵抗力!
在中国,有些机构也做过类似的实验——
在宁波的幼儿园中,28个孩子里有24个中招,在糖果、平板电脑的诱惑下,把家庭信息和盘托出。
小学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在安徽的一所小学,记者伪装成陌生人和刚刚放学的小学生攀谈,请求他们带路,结果,18名孩子中有10名孩子中招,其中还不乏中高年级学生。
这不禁让我们深思: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吃陌生人给的食物”、“不要跟陌生人走”……这些话为什么孩子就是听不进去、记不住呢?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了呢?
在上面的视频中,我们注意到这个细节:
实验者:“我是陌生人,妈妈有没有说过,你不应该接受陌生人的食物?”
儿童:“我们不是陌生人,我们是好朋友!”
原来,在孩子对“陌生人”的理解和成人完全不同。
“我们说过话,一起玩,我们还交换了姓名,就不是陌生人了,而是好朋友。”
这种天真而可怕的想法正是孩子脑子里最普遍、最正常不过的想法。
和“抢孩子”的作案方式不同,有些犯罪分子会专门选择3-6岁儿童——这些孩子拥有独自行动能力,可以被领着走,又缺乏判断力,容易被哄骗,比起两岁以下的孩子,拐骗这类孩子往往只需要多费一些口舌。因为孩子不会莫名哭闹,因此几乎零风险。有些“老手”甚至可以在3分钟以内就让孩子高高兴兴地上自己的车。歪 歪 兔 原 创 文 章。
更可怕的是,关于未成年人拐骗、侵害案件中,大量案例证明,有相当多的“熟人作案”,甚至还有“亲属作案”。陌生人的激情犯罪只占到了一个非常低的比例。这不得不让我们提高警惕——如果仅仅让孩子提防“陌生人”,是不是远远不够呢?
既然“陌生人”这个词失效了,那我们要怎样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呢?
1.用“别人”来代替“陌生人”
家长可以为孩子设立一个“自己人”名单,告诉孩子:除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以及其他可以完全信任的人,其他的都算“别人”。不管这个人是天天见面的保安叔叔,还是好久才能见一面的的姑姑叔叔阿姨舅舅,未经家长的允许,坚决不能跟他走,吃他给的东西。
2.告诉孩子:可以和陌生人讲话,但要注意“关键时刻”
近些年来,人们在反思——“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让孩子们越来越懦弱、胆小,缺乏安全感,以至于在遇到危险时,连求助都不懂。因此,我们需要让孩子在“关键时刻”及时say NO,既保护自己,又不失去乐观热情的天性。
那“关键时刻”都包括哪些呢?
1)别人打听自己以及爸妈的名字、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这些个人信息时;
2)别人邀请吃东西时;
3)别人邀请玩游戏或电子产品时;
4)别人要宝宝、亲亲等有肢体接触的时候;
5)别人提出要求跟他走时。
只要不到这些“关键时刻”,孩子尽可以在一个安全距离之内和陌生人聊天。这个安全距离一般在80厘米左右,比妈妈从胳膊肩膀到指尖的距离远一些。在平时,家长可以和孩子用游戏的方式来演练。
3.设立“安全密码”
当你一定要“别人”接孩子时,就与孩子约定一个“安全密码”——数字或一句话。当孩子听到这句话后才能信任对方。至于这句话是临时约定的,还是长期使用一个,就要视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而定了。www.waiwaitu.com唯一需要注意的是:
牢牢地守护住你的暗号,就像守护银行卡密码一样,不要被别人盗用。
4.告诉孩子:遇到危险时可以破坏任何规则。
许多犯罪分子往往利用了这样的心理:
“这是我们的小秘密,不要告诉爸爸妈妈哦。”
“小孩子不敢乱来,因为觉得会被大人骂。”
因此,你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如果是为了求救,你可以不遵守任何规则,只需要考虑一点——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人发现我,帮助我,同时保护自己?
5.零敲碎打地告诉孩子可以求助于哪些人——
除了警察,孩子在走丢时可以求助于那些人呢?这就需要家长零敲碎打地告诉孩子了。比如:
到了商场就告诉孩子:“如果走丢了,就要去找穿黑上衣白裙子的阿姨(服务人员),让她帮你找妈妈。”
在游乐场,告诉孩子:“如果你找不到妈妈了,就找这个穿橘黄色上衣,戴橘黄色帽子的叔叔或阿姨(志愿者),让他帮你找妈妈。”
在这里,家长要注意:你需要用一段较长的时间来让孩子记住对方的制服特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给孩子听,这样孩子的印象才能足够深刻。
6.让孩子牢记家庭信息,以及110报警电话
有些人建议孩子身上应该佩戴写有家庭信息的饰物,以便求助。但小编觉得这样有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最保险的办法还是要让孩子牢记父母姓名、住址、电话等信息(当然要告诉宝宝不能随便告诉“别人”)。
当把这些都告诉了孩子,家长是不是就大功告成了呢?
NO!远远还没有结束。如果不能及时为孩子巩固,恐怕面临美食诱惑,孩子还是会把你的嘱托忘在脑后。
那家长还需要做什么呢?
1.用尽可能零敲碎打的时间,来为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这件事可不是能一蹴而就,家长们自己可千万别嫌麻烦,你多絮叨的几句话可能最后救了孩子的命!
2.和熟人一起做一场“演习”
对宝宝来说,一场真刀真枪的演习要比家长的话印象深刻多了。你可以像视频中的实验一样,拜托同事朋友来扮演“坏人”,用尽方法来引诱孩子上钩——只要不太过分地吓唬孩子(如扛起来就走),轻微的恐惧可能会成为“疫苗”,在关键时刻保护孩子的安全。
*注意:这个方法适用于四岁以上孩子,如果用于4岁以下孩子,就可能出现不安加剧、黏妈妈、爱哭等副作用。
3.用讲童话的方式来加深印象
除了“演习”之外,你还可以采用童话教育的方式。值得一提的是,许多童话故事都可以用“安全教育”的角度解读,如《白雪公主》——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司马光砸缸》——在危急时刻可以搞破坏……
此外,《歪歪兔情智乐园》中也有这样的故事,如《出去玩,不乱跑》、《这样不可以》等,也是与安全教育相关的童话。
4.带孩子出门时约定好“第一看护人”
为了预防“大家都以为别人在看着孩子,其实谁都没看”的情况,建议在出门前约定好孩子的“第一看护人”,只管看住孩子,不用管别的。如果这个“第一看护人”要做什么事,则需要告诉同行者:“我要去做某事,下面的时间你来看孩子。”
5.换人接孩子时,提前联系老师
当您因为特殊情况而无法接孩子时,请提前和老师联系,将接孩子的人姓名、身份、体貌特征告诉老师,以便核对。
6.在人多的场所:
能扛着就扛着吧,扛不动就抱着吧,如果连抱都抱不动,那就紧紧拉着手!
7.尽可能地少晒娃
互联网上无隐私——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在高科技手段下,骗子完全可以轻松地用盗取来的信息哄骗你的娃,说自己是妈妈的熟人。因此,晒娃这件事,能别做就别做了。不是有句老话嘛,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其实,这个世界上哪有万无一失的保险箱呢?就算有,如果孩子永远呆在里面,被父母严密保护起来,到他成年、独自走向社会时,他又要怎样分辨社会上的危险,远离危险呢?
可见,外部的保护只能是父母的“临时举措”——毕竟未来的道路只能自己走,让孩子真正学会辨认危险、回避危险,懂得向正确的人,用正确的方式求救,这才是让孩子远离危险的根本方法。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正在把孩子推向危险的边缘!》系歪歪兔幼儿早教原创内容,原文地址http://www.waiwaitu.com/html/2016/fmxt_0901/3561.html欢迎转载。原创光荣,抄袭可耻。在转载时请保持全文完整,并注明原作者——歪歪兔情智乐园。对于构成盗用、剽窃及其他侵犯我方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我方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