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罗隐一样,韦庄也是活过了唐朝的诗人,相较于大多数唐朝诗人而言,他俩都算是长寿者,超越了古来稀的年龄。而且到了五代,一个在西蜀,一个在钱越,都在地方政权中取得了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成为国主欣赏倚重的人物。只是罗隐在唐朝是考了十几次进士,终是未能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是以未曾得到唐王朝的一纸任命书,这是罗隐一生的遗憾,虽然后来在钱越国他身份贵重,毕竟历史的列车已驶入五代,他的唐代仕途梦也随之破裂。为此他甚至痛恨灭唐的朱温,建议钱镠举吴越之力,平灭朱温,为唐报仇。钱镠知道自己无力问鼎中原,与朱温抗衡,选择了保境安民的自强政策,罗隐只能在偏居一隅的江南富度余生。
韦庄比罗隐要幸运些,他虽然也屡次参加科举并屡次落第,但在年且六十时终于进士及第,那时唐王朝已摇摇欲坠,而且韦庄也步入了老年。虽说有“五十少进士”之说,但快六十岁才中进士,委实是有些老了。但好饭不怕晚,韦庄终究还是迎来了他人生的辉煌晚年。余生的十六年,他的人生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直到位极西蜀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与罗隐劝钱镠起兵为唐靖难不同的是,当听闻昭宗为朱温所杀,“高祖(王建)有胸怀光复中原、匡扶唐室的大志”,韦庄并没有加以鼓励,而是以“兵家大事不可轻易而动”为由劝阻王建举兵,可见韦庄对当时的形势把握得很准确,对王建确实也是忠心耿耿,而雄心勃勃的王建能虚心听取韦庄的诚恳谏言,也说明他对韦庄的充分信任。
从后来韦庄治蜀的政绩来看,韦庄绝不仅仅只是个诗人墨客,而且是个识见超群能力非凡的政治家。韦庄的政治天赋由来有自。他是京兆杜陵人氏,豪门贵族之后,大约于公元836年出生,他的七世祖是武则天时期的右相韦待价,四世祖是赫赫有名的苏州刺史韦应物,所以他的血脉里有宰相将军和文人诗豪的基因。韦庄不仅有天才基因,还自小勤奋努力,可惜父亲过世较早,家道中落,“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而且他为人疏旷通达,不拘小节,所以来往的文人雅士较多,结识了不少名流。和大多数士子一样,韦庄年青时就立下远大的志向,他曾写有《关河道中》一诗:
槐陌蝉声柳市风,驿楼高倚夕阳东。
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平生志业匡尧舜,又拟沧浪学钓翁。
诗中展露的政治抱负,与杜甫的“志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庶几相近。遗憾的是,韦庄数次参加科考,屡屡落第,而且从青年时期考到老年,前后30多年,他从未放弃过科考入仕之途,直到59岁时,他才考中进士,终于拿到了官场的入场券。在此之前的30多年中,为生活计,他曾做过昭义节度使北都留守刘潼的幕僚,后入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幕府。但都时间不长,也没有获得什么好机会。入幕这条路,在晚唐藩镇割据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几乎无法再像之前那般可以直达朝廷。各个藩镇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在人才方面展开了激烈争夺,发现有能力的人都希望留在身边,哪可能推荐入朝廷。况且藩镇之间也是互相攻伐,乱成一团,韦庄自己也无意在藩镇居留太久。所以还是心心念念在科举考试,希望通过正道进入朝廷,踏上官场。
但他时运不济,总是名落孙山。于是他开启了漫长的游历生涯,有时因为考试途经,有时因为战乱阻隔,反正他天南海北地游访,京洛齐鲁晋豫吴越荆楚江淮,他的足迹遍及大半个华夏。公元880年,他在长安应试,恰逢黄巢军攻破长安,遂陷于战乱,与亲人失散,两年后才得以离开长安前往洛阳,之后南下吴越。近六十年的穷苦日子,并没有消磨韦庄的志向和心气,动荡的时局和广泛的游历,到给他增添了不少阅历和见识。他依然执着地赶考,执着地求宦。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公元894年,如愿以偿地考中了进士,任职校书郎,从此他的人生进入全新的模式,常人都是三十而立,他是六十而立,虽晚但是踏实有力。事实上,韦庄为唐王朝效力的时间极短,从考上进士到入川仅仅5、6年,离开朝廷时,他被提升为左补阙。在朝期间,他曾被唐昭宗任命为判官,随同谏议大夫李询奉旨入蜀。其时西川节度使王建与东川节度使顾彦晖相互攻伐,唐昭宗派韦庄他们前往劝谕二人和解,王建置之不理,大败顾彦晖,掩有两川之地。但王建却对韦庄印象极好,希望韦庄来川辅佐自己,韦庄没有立即答应,因为当时天下形势变化加剧,韦庄想等局势明朗一些,故而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
不久,果然情况急转直下,宦官们发动政变,囚禁了唐昭宗,并立太子李裕为帝。韦庄深感绝望,决心入川投在王建幕下。王建当然求之不得,马上命他为掌书记。朝廷“寻召为起居舍人,王建表留之。”从此,韦庄就一心一意地辅助王建治蜀。公元907年,朱温逼迫唐哀帝“禅让”皇位,建立后梁。建国289年的唐王朝灭亡。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韦庄闻讯,立即力劝王建即皇位,于是西蜀也随之建立。韦庄以劝进之功,治蜀之力,很快被晋升为左散骑侍,判中书门下事,并被委任为宰相,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公元910年,韦庄在成都花林坊逝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文靖”。
入川后,韦庄尽展政治才华,协助王建将蜀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并确定了内强外和的对外政策,专心发展自己的经济文化,西蜀一时政通人和,社会繁荣,生活安定。短短十余年,韦庄已从一个才华横溢蹉跎落魄的诗人,一跃而成为一个具有洞见才能卓越的政治家。这充分证明了王建有一双识别英才的慧眼,也突显了韦庄在乱象已现时的超常智慧和勇气。韦庄入川,带来的远远不止政治上的清明肃治,还有文化上的引流,他将上乘诗词带入蜀地,将文化名流引入蜀地。使两川的文化迈上了新台阶。到成都后,他寻得杜甫所居浣花溪故址,诛茅建堂而居,是以他弟弟辑录其诗成集取名为《浣花集》。居于浣花溪,重修杜甫草堂,也是韦庄对一代伟大诗人杜甫的文化致敬。
韦庄在政治上励精图治,在诗词上精益求精,而生活上,他却是个极简主义者,对生活资料斤斤计较,《唐才子传》说他“秤薪而爨,数米而炊,达人鄙之。”烧火的木柴都有过秤,煮饭的米都要数一数,乃至于那些富豪显贵都要笑话他,可见韦庄生活之节俭。韦庄执政公允,生活简朴,王建欣赏,百姓拥护,张唐英在《蜀梼杌》中评价他:“不恃权,不行私,惟至公是守,此宰相之任也。”,这该是对韦庄的客观赞誉。
韦庄名留后世,当然不仅是因为他治蜀有方,更因为他诗词双绝,文采斐然。韦庄与温庭合称温韦,两人都是花间派中的代表性人物,词的内容以男女情爱,离愁别绪,流连光景居多,韦庄因为遭遇离乱,所以也很多忆往昔,思旧游的词作。题材比温庭筠的更开阔些,情感的抒发也更真切。风格上,韦词笔调清新流畅,善用白描手法,情感真挚深沉,长于自然抒发,不象温词那样色彩华丽,情感浓艳。《菩萨蛮》五首是忆往思旧的代表作品,借鉴了白居易、刘禹锡《忆江南》的写法,而描写更为精准,情感更为深刻。最为著名的是《菩萨蛮五首》其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诗人追忆往昔在江南游历的情景,春风碧水,画船听雨,美人如月,白如霜雪,水乡的风光如画人物静美,引发了诗人的无限依恋之情,也隐约透出诗人飘泊之苦羁旅之愁。爱得既真切,忧得更肠断。全诗采用白描写法,文辞清新明丽,意境婉转含蓄,读来有无穷韵致。
他的另一首《菩萨蛮》也饱含着江南的热爱和思念: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离开江南才思及它无穷的好处,想当年,风流年少,鲜衣怒马,引来无数美女的目挑心招,现在要是有机会,再也不想离开美丽温柔的江南了。江南的美好,女子的多情,令人印象深刻,情意流连。词中表达的都是诗人真切的思念之情,怀恋之感,深深地吸引人、打动人。
情爱是韦庄词中最为核心的抒发,也是最为感人的元素。他的这类词占有较大比例,而且质量都极高。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女冠子》: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词中写一女子追忆与情人的离别场景,以及别后相思之苦,情感哀惋动人,缠绵悱恻,文辞自然清丽,浅白流畅,读后令人有惆怅心碎之感。
他的另一首词《思帝乡》则是另外一种风格: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这是一首具有民歌风格的词,词中女子大胆热情、毫不掩饰地追求情感自由,纵使看错人嫁错郎也在所不惜永不后悔,词意质朴,表达直白,跟韦庄其他那些凄婉哀伤充满离愁别绪的情爱词作截然不同。词至晚唐,方始滥觞,尤以温庭筠韦庄为首的花间词派影响甚巨,开两宋婉约词派之先河。在内容上以男欢女爱为主旨,情感上以缠绵哀婉为特征,艺术上以细腻浓艳为底色,后世词人多学习揣摩,并高度评价。
张炎赞道:“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句一字闲不得。末句最当留意,有有馀不尽之意始佳。当以唐《花间集》中韦庄、温飞卿为则。”况周颐对其十分推崇:“韦文靖词,与温方城齐名,熏香掬艳,眩目醉心,尤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花闲群贤,殆鲜其匹。”陈廷焯称誉道:“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王国维论道:“‘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
韦庄的词为当时冠冕,诗亦很是不弱。高棅称赞他的诗说:“晚唐绝句之盛不下数千篇,虽兴象不同,而声律亦未远。如韦庄后出,其赠别诸篇,尚有盛唐之余韵。”周珽评价更高:“端己于唐晚出,其绝句超拔,直追盛唐,即与王、李对垒,未分优劣。”翁方纲也认为他的诗“胜于‘咸通十哲’多矣。”郑方坤则把他与韩偓、罗隐并称为“华岳三峰”。韦庄以近体诗见长,律绝兼擅。情致婉曲,文辞清丽,对仗工稳,声调浏亮,感悟深刻,发人深省。题材上主要是现实揭露、羁旅之叹、怀古凭吊、描写爱情和抒发忧思。《唐才子传》载:“庄早尝寇乱,间关顿踬,携家来越中,弟妹散居诸郡。西江、湖南,所在曾游,举目有山河之异,故于流离漂泛,寓目缘情,子期怀旧之辞,王粲伤时之制,或离群轸虎,或反袂兴悲,四愁九怨之文,一咏一觞之作,俱能感动人也。”故而韦庄的诗多情感真挚,思悟深沉。
《秦妇吟》是他的长篇力作。该诗长达238句,共1666字,为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诗中叙写一位从长安逃出的女子即“秦妇”的离乱遭遇,描述唐军与黄巢军反复争夺长安,城中被围绝粮的艰苦情形。诗中既有对黄巢义军暴行的声讨,也有对唐王朝腐败无能的揭露。选择典型情节和生动场面,运用描写、叙述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反映重大历史事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矛盾,结构庞大,层次分明,逻辑严谨,行文流畅,标志着叙事诗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陈寅恪先生誉之为端己“平生之杰作,古今之至文”;俞平伯也大赞其:“不仅超出韦庄《浣花集》中所有的诗,在三唐歌行中亦为不二之作。”该诗与汉乐府的《孔雀东南飞》和《陌上桑》并称为“乐府三绝”,韦庄也因此诗而被称为“秦妇吟秀才”。《北梦琐言》曾载:“蜀相韦庄应举时,遇黄寇犯阙,著《秦妇吟》一篇。内一联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尔后公卿亦多垂讶,庄乃讳之。’出于忌讳,韦庄晚年严禁子孙提及此诗,致未收入《浣花集》,因而失传。20世纪初始在敦煌石窟被发现。
韦庄的怀古凭吊诗也富有特色,发人深省。最为著名的便是《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诗中以景入手,借景寄慨,意境空灵蕴藉,如梦似幻,时间空间转换,历史人生交错,令人有情感恍惚,时光虚空之感。
另一首《金陵图》则从另一个角度来思古伤逝: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以画表达思悟比较难,但在金陵图中,画家以老木寒云来比喻伤心往事沧桑故城,引人参悟历史,思故伤怀,画家的切入固佳,诗人的选材亦妙。
韦庄的部分诗与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忆往思今,触景生情,体悟深刻。比如他的《忆昔》: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该诗写于诗人重上长安应试之时,战后故都满目苍凉,想起昔日的繁华风流,韦庄感慨遥深,写下这首情婉思深的佳作。诗中满是感叹,隐带讽刺,情境融汇,启人深思。
韦庄的赠送诗有时也独树一帜,屡有佳篇。比较著名的有《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送人东归,烟波浩渺,与僧友同到故乡的只有明月与海风,诗意惆怅而杳然。
韦庄奔波游历,四海为家,故在旅途他乡常常思念家乡亲人,因以为诗,情深意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章台夜思》: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独在异乡,长夜漫漫,只见一轮渐落的残月,只闻数声凄凉的角声,故人没有来,乡书无法寄,一种孤寂感落寞感弥漫了整个诗篇,此情此景,无人不起故园情。
韦庄半生漂泊,好不容易在唐王朝谋得一席之地,还没来得及施展,唐帝国就崩坍了。好在他依靠自己超拔的眼光和智慧,选择了追随王建入川,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并在晚年走向了辉煌,且在诗词创作上也到达了新的高度,韦庄是乱世的智者,也是时代的幸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