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思考,谢顿的心理史学是否真的具有可行性。
对于人类未来发展的预测,基于群体的行为规律和当下的发展情况,并根据群体对于特定的社会和经济环境表现出一定的行为特征,通过数学模型推算对未来发展进行估算。
谢顿也说过,心理史学的计算对象必须是群体,而且样本不能太少。因为由个体变成群体后,群体会表现出个体所不具有的固定的行为特征,因为就像单个粒子和多个粒子一样,单个粒子的运动是随机的,自由的,毫无规律的,但是群体粒子却存在一种秩序,比如在空间某处出现的概率是大致固定的,那么群体的运动模式也是有规律的。
克里昂陛下提出的方案也是很有趣。当他得知,谢顿的心理史学不能运用于个体,并且预测结果必须对群体保密,他随机提出建立一种反馈机制。也就是将心理史学的预测结果透露给大众,让大众的情绪和反应发生变化,进而推动群体的行为模式向预测的方向发展。但是,他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固定的未来,到底需要哪种情绪和反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