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胖的得到上吴军老师“硅谷来信”专栏中,有三封信专门谈了读书的话题,分别是第112、113和第115封。这实际就是一个系列的三篇文章,完整阐述了吴老师关于读书的观点、方法以及最近读书的心得,给读者很大的启发,读之收获颇多。总的来说,老师认为读书的目的有三,合起来六字诀--------怡情、养性、长智。
前言
在正式谈读书话题之前,吴老师先讲了,读书是走出学校后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方法之一,不是唯一。而学习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上课,他自己就是上网课、到大学旁听和花钱请一对一的专家授课。这刚一开场,吴老师勤奋好学也是让我等开了眼界了,也更加佩服了。我自己之前也在网易公开课上找了一门很感兴趣的课程在听,同时购买了配套教材,边听课边做笔记,然后读教材,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作业。就是进展很慢,要加油学。
除了听课就是阅读了,阅读包括报纸、杂志和书籍。因吴老师在美国,讲的报纸杂志都是美国的,或者说是英文的,我们看了可以参考他的思路。老师说美国的报纸之前有一些观点独到的文章,现在少了,2016年大选后报纸的影响更是萎缩。我自己读报纸有本地的日报晚报和行业主管机关的官方报纸,了解时政和工作动态,其他的报纸也不清楚还能读什么。
杂志方面吴老师列举了很多,有高质量知识性的《大西洋月刊》、《哈佛商业评论》等,有纯学术的,包括老师自己专业期刊,其他领域纯学术的期刊,挑自己感兴趣和写书需要的生物遗传等方面的论文阅读。另外老师还读一些经济学的纯学术的期刊,因为兼任上海交大商学院的教授,需要更新经济学的知识。这段看完,还是上面那话,开眼界和佩服。
吴老师认为读杂志比读书有三个明显的好处。第一内容比较新,而且各种观点比较全面。第二是相对客观,即便作者有较强的个人观点,也需要非常详实的数据说明,而书籍则相对主观。第三,杂志的多篇文章及参考文献,能够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书籍相对独立,观点独特,如果没有该领域的知识背景,读者容易“走偏”,比如《人类简史》、《自私的基因》。
这一段看了后非常受启发,也是没想到。自己对杂志的印象,除了工作上主管机关的杂志,就是一些娱乐消遣性的,而且就是这样杂志也几乎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买杂志看杂志的人现在是少之又少了。至于纯学术的期刊杂志,因为学识太浅薄,还真没有读过,甚至不知道有哪些。
听了吴老师的指点明白了:如果需要、想要学习了解那个方面的知识,可以阅读相关的权威杂志,了解大的知识框架和最新的观点、研究成果,然后根据需要再挑选阅读书籍。看来牛人之所以牛,是有原因的,他们真的是有独特的思路和方法的。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学习读书什么的,哪里有体系,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效率不高收获很少。现在知道了,就好好考虑考虑,希望提高的领域是什么,挑选什么期刊读,再选择什么书,听什么课程。
读书目的之一————长智
长智就是通过读书增长知识和智慧。吴老师通过介绍他最近阅读的《哈佛中国史》,讲述了阅读的方法和收获。《哈佛中国史》一套六本,花几周时间通读了第一遍,个别地方做了注释、标记,将来可能读第二遍,也可能读书中提到的其他专家的书。这样一来时间长了,知识的视角会比较开阔。这读书的方法和前不久读的《怎样有效阅读一本书》上介绍的,很有相似之处。
吴军老师写了《文明之光》系列书籍四册,出版发行后影响很大,还获得了国家的图书出版的大奖,最近又和罗辑思维合作出版了《文明之光》的精华版,可知老师对世界史和中国史是深有研究的。比如写关于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就使用哈佛大学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的方法做了分析,其结论与《哈佛中国史》的一个观点类似。吴老师在阅读中还看到,这套书还给了其他的分析,历史学家们用更宏观的视野、更长时间的跨度来考虑历史问题,得出其他的不同的结论,这也是这一套书的特色。
读书可以增长知识智慧,人人都知道。但吴军老师有现在的成就是有其原因的,一是读的早,读的多,读的广。中学读的是清华附中,中学期间平时放学就经常到大学图书馆看书。节约所有的零花钱买书,买不起就借书看、蹭书看。中学阶段就接触了解了近代西方思想哲学方面的书籍,如卢梭、伏尔泰的书,还有其他的古今中外的伟人名人的书籍,了解了很多不同的观点。二是边读书边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比如读《哈佛中国史》,思考书中对某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自己的分析结论有何相似,有何独特的观点,是如何得来的,是哪里的哪位专家研究出来的,是否再读这位专家的专著。如此读书,如此思考,何愁不长智。
读书目的之二————怡情
对于吴军老师来讲,如果读书和学习只是为了长智慧,这仅仅享受了读书乐趣的三分之一。但凡是个人,在稍微闲暇时都要放松、享受一下。吴老师从中学时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把读书当作享受、娱乐。阅读的好处是可以怡情,不是为了取悦于谁,而是自我享受。休息日,外面风雨交加,在屋内窗前捧读好书,真是享受。如果想要影响父母、教育子女,自己不读书头脑空空,是不可能影响其他人的。
读书怡情的习惯,有天生喜欢的,也可以后天养成。孩子上学之后,就要引导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如果说孩子功课忙没有时间阅读,其实是花了太多时间“炒剩饭”,说没有时间阅读只是托词而已。至于读什么不必强求,学到什么也不重要,只要喜欢就好,习惯就好。读书本身不能太功利了。吴老师就喜欢读辛弃疾、李后主的词:“更能消、几番风雨”、“林花谢了春红”····读这些有什么用,就是怡情,怡情有什么用,也许也没有什么用,但是可以让人变得有趣。有趣对人一生的幸福很重要,甚至比专业知识更重要。年轻人在成长中把自己变成一个有趣的人非常重要。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俞敏洪老师公号上也写了关于读书的文章,谈了阅读有用的书和无用的书的观点。有用的阅读是抱着某种目的性去学习的知识性阅读,并知道具体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无用的书”像《庄子》里说的“无用的树”,读“无用的书”是读哪些表面上没有直接功用,但却能把人生提升一个级别,使我们变成自己生命中一定美丽风景的书,比如《诗经》、唐诗宋词,以及哲学、文学、历史类书籍。俞老师的读书二分法,很好的对应了吴军老师的读书之长智和怡情,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我从春节后开始我有计划的阅读、学习和习作,每天都有需要完成的任务。但同时我每天还读几页《哈利波特》,已经把最后一部重读了一遍,还想再读一遍,真是百读不厌呐。冯唐在他的散文集《活着活着就老了》中说,《哈利波特》是垃圾,又说小说阅读是非常个人化的,天大的理抵不过自己喜欢。是的,我就是喜欢,非常喜欢这套书。用吴军老师的话说,就是读着是很大的享受,也希望享受之余能看出点小说的什么门道来。
读书目的之三————养性
养性就是通过读书提高个人修养。吴军老师介绍了对他自己有帮助的几本书,也是几个人:曾国藩、尼采、富兰克林、培根和庄子。我就是因为看了老师的文章,前段时间读了《富兰克林自传》,很有收获,记了不少读书笔记,还写了读后心得。
这一部分吴老师是通过介绍他最近读的《品格之路》来谈的。文中讲了美国军事家、政治家马歇尔将军的几则故事,反映了他的美德。马歇尔追求“首先是政治上的目标,汽车才是军事上的胜利”。他在二战后帮助欧洲人振兴经济,比在二战中军事上的胜利重要的多。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应该如何修行,选择做什么样的事情。如果把目光放远些,商业上成功的意义远比文明的成就小很多。如果做一个产品最终对世界有点帮助,意义的比较大了。老师的投资公司元丰资本的投资原则,更看重一个项目是否能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而不是简单的金钱回报。与马歇尔的追求相似。
还有艾森豪威尔,受家庭影响养成自律品质最终“逆袭”,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军人,后来还当上了美国总统。底层逆袭很困难,其实身处底层,贫穷固然是一个最大的上升障碍,但是更可怕的是身处底层后见识缺乏,而且自制力缺乏,艾森豪威尔的家庭并没有什么钱,但是并不缺乏精神上的财富。
最后吴军老师说,书籍相对便宜,读书养性每个人都可以达到,很容易获得不受家庭物质财富影响的品格上的财富。
在身处底层需要见识方面我深有体会。居住在三四线中部小城,我一直保持这与在北京工作的弟弟的密切联系,经常很深入的了解他的近况、新鲜的观点看法等,也经常浏览他推荐的网站、文章,这使我与周围人的见识高不少。在孩子高考报志愿是采纳了他的意见,获得了及其令人满意的结果。当然为了自己的理想,还是需要多读书,找到支持点,最终实现理想。
非常感谢吴军老师,读他的文章就是最好的长智、怡情和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