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骑电动车载我,一路上数落父亲工作时的种种行为,批判他的性格为人。她在前面说,我在后面看风景,随声附和。
想到以前和母亲独处的时光,聊天的话题不外乎数落父亲,评判父系家族人员事件,以及评判自己家族人员事件,我同样连连称是。
我真的认可她的想法吗?
不!这个中年妇女,缺少良好的教养与素质,人心不坏但只知家长里短,自身判断已经很成问题,还没有礼貌地随意评价他人。她的言辞不可全信。
我是极不想听她唠叨的。大好时光浪费在鸡毛蒜皮里是我不屑的。
可为什么每一次我都说“对”?
我无意识地在表演善解人意的形象!
说“对”,可以尽早结束这个话题,她开心,我也省心,还能获得“好女儿”的印象,何乐不为?
但心里是极度排斥她的无意义,讨厌被她浪费时间。如果是别人,我会立马转身离开。
我很容易理解他人的情绪,但并不是每一次都觉得对方值得安慰。很多人的烦恼在我看来是自找的,是活该。眼界、思维的局限,形成(我认为根本不是问题)对他人来说却是问题的问题。以及性格的局限、不成熟的处理方式,让自己一再苦闷。
我是常抱着“呵呵哒”的态度,礼貌性安慰,甚至说上几句违心话。
我是不是在无形中经营着“善解人意”的形象?
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对我最多的评价是“听话”“懂事”,而我为了获得他们的肯定,默默迎合了这一标准。对他们来说,凡事顺着他们就是听话懂事,这样的孩子是理解父母站在父母一边的。他们用自己的喜好塑造了我的行为模式,或者换一个说法,压抑了我的真实性格。
当我成长到足以看清其间的因果缘由,便不想被束缚。
心理学上讲“脱离原生家庭是必然”。从前我只当是人成熟必经的分离。
现在我意识到终将离开,不是迎合了心理学研究成果,而是作为个体,对面最亲个体时,三观不同做出的选择。
我不知道我们的三观不同于父辈,是不是隐含的心理学规律。但我清楚,他们不再是我生活的法官,他们的对错于我无益,我也不需要他们的认可。
我已经独立出他们的世界。
其实很早我就强烈意识到“一定要离开这个家”。从越来越烦他们无趣的对话、缺少质量的生活方式、邋遢的习惯,以及长期对我的否定和批评,我就想逃离。
我的母亲,几乎每天一遍的数落父亲,自己也变得面目可憎。我的父亲,除了抽烟打牌没有其他爱好,没有能谈人生的朋友,可怜又可悲。
他们的生活一地鸡毛,耿耿于怀一些琐事,对这个世界缺少美的认知和好奇,他们只是活着。
那时多是不解,现在是不想成为他们那样,也终不会成为那样。
当我开始觉得他们可悲时,就注定了彼此的分离。
201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