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我取了一个知乎体的标题。知乎上有很多BAT谁会先倒闭、腾讯和阿里谁更伟大这类问题,答案也是层出不穷。作为一名普通的互联网从业者,评价BAT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毕竟谁不是赚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呢,口头当一回BAT的高管也是件很过瘾的事。
当我们评价BAT,不能简单地通过一个因素,或者一个基础原因,来概括整个公司的现状和前景。我看知乎里有很多回答停留在用户产品的角度,比如用户粘性是否高,是否有强大的替代者,甚至是用户体验好不好。BAT发展到今天,早已不是几个产品那么简单,而是一套生态平台,行业设施,他们的价值在于改变了一个行业和行业中无数玩家的玩法。BAT以及其他几个顶尖的互联网公司的发展逻辑,是在当前主流技术下,将自己的核心产品服务做到极致,然后向周边延伸,打造自己的平台体系。
在我看来,真要去评价BAT,得看他们在各自的行业建立了哪些基础设施,对行业做出了什么改变;以及,有多少玩家依靠着他们的平台而生存,公司获得了多少经济收益,平台上的玩家又产生了多少经济效益。
当然,没人知道十年后的BAT是否还有现在的地位,就像十年前,新浪网易搜狐三大门户是互联网主流,没有多少人会想到十年后引领朝代的是BAT。每一次主流技术产业化更新的时候,就是行业的洗牌期。上一个主流技术的变化是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苹果强势崛起,诺基亚退出历史舞台,腾讯从QQ失信到凭借微信搜刮各个领域,阿里重服务的电商金融没受什么影响,百度和三大门户因失去流量入口而相对衰落。各个公司的变化,都可以为下一次可能的技术变化作为参考。
不过现在这些公司正如日中天,阿里腾讯尚处于上升阶段,即使是被黑就是政治正确的百度,也不可能短期内走下这个梯队。至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可以从这两个方向来猜测:第一,公司的核心业务,在现在的主流技术和未来可能的技术下,是否强大,护城河是否足够深。第二,当下能看到的代表未来的技术,处于一个什么水平线上。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一直在做的事情,是打造电商的基础设施,即商业流程中采购、库存、供应链、销售、支付、物流这一系列的流程,从淘宝天猫的商家平台,到后来的支付宝,再到现在的菜鸟物流。我一直认为阿里巴巴是个可以算作伟大的公司,第一,阿里巴巴通过打造基础设施,缔造国内的电商,改变了商业运作模式,现在开始提出新零售的概念,试图改变整个线下商业。第二,作为电商的平台,有众多商家依靠着阿里生存,淘宝天猫的交易为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四五六线城市和很多小厂家小作坊,淘宝可以说提升了这些小地方人民的生活,成为很多小厂商赖以生存甚至发家致富的途径。
作为电商的延伸,阿里还有三张牌,蚂蚁金服正如日中天,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独角兽,正在改变金融行业,不仅仅在线支付在用户端带来的便利性,余额宝为代表引领了市面上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借呗花呗芝麻信用分将贷款和信用直接渗透到了日常生活中。菜鸟物流是电商设施的一部分,事实上物流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阿里云代表了未来的云计算。
有些人对阿里有一种误解,就是阿里有强大的竞争对手,用户的选择很多,可替代性很强。这是浅显的用户端思维。电商不像社交那种纯线上的应用,本身没有入口效应,缺乏流量壁垒,而且电商具备多样性,允许竞争者的存在。但是电商的核心在于业务端的进、销、存、物流体系,将这些基础设施完善要比做好一个用户端产品难的多,当这些足够强大,自然能吸引很多的商家和品牌进入。用户换平台购物简单,但商家不可能放弃一个完善、能赚钱的环境去别的平台,因此不论用户端是PC移动,还是竞争者是否强大,只要基础设施领先,不怎么有被超过的可能性。
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天阿里巴巴倒闭了。那么首先,众多小厂商会直接死亡,大品牌商家、物流公司的收入会降低一大半,四五六线城市的生活水平会倒退。然后,大家在支付宝里存的钱没了,用户对在线支付的信任直接消失,倒退回原始状态。一二线城市的用户会迁移到京东或其他电商,但凭借着京东的第三方平台,短期内根本无法接入淘宝上的那么多商家。说整个经济会倒退不为过。
阿里是一家从上而下的企业,一切从公司战略出发,引导下面的业务线。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如果高层高瞻远署,公司会在一个代表未来的领域早早布局,比如蚂蚁金服,但有时战略无法落地,在产品上就会非常反常,比如支付宝强推社交。
从来往到支付宝社交,阿里一直存在一个不小的问题,想拥有移动端入口而不可得。电商的性质决定了基础设施建完后很那被颠覆,但在用户端无法汇集流量,导致有些事情容易被拥有流量的应用抄后门,比如移动支付。事实上,支付宝是最适合做商家服务的平台,但被微信通过红包和打车大战培养起了用户习惯,继而成为商家服务的载体,支付宝的生活服务仅限于水电燃气手机充值这些,生活号、小程序之类的从上线到现在还没有什么作用。所以我认为支付宝一直在做的服务接入,差距会被微信越拉越大。
不过总体来说,电商服务的底层性质不那么容易被颠覆。现在的电商设施和金融还在增长期,阿里还在向上发展的阶段。代表着未来的云计算,阿里在国内暂时处于领先地位,电商、支付领域海外的扩张,也领先于其他几家公司。相对来说,未来我更看好阿里一些。
京东
说起阿里顺带写下京东。正如前面所写,电商领域的竞争者不少。京东本质上是家零售企业,有一套自己的电商进销存体系,自营部分远大于平台,而且覆盖面比较广,很多四五六线城市都能覆盖到。从用户端来说,京东给很多小地方的人带来了便利,甚至依靠着品质更高,京东在一二线城市未来可能不亚于阿里。不过在电商的B端,供应链体系(除了物流)和面向B端采购、国际贸易的商业领域,目前远不如阿里,而且作为商家平台的价值有限,第三方卖家少,目前能搭上京东物流的第三方卖家很少。
京东对电商行业最大的价值,在于物流。物流是个非常重的事情。京东物流基于库存智能计算调配、全国仓库覆盖、最后一公里配送,做到的一天到达、准时达,和偏远地区的覆盖,目前远比四通一达好,而且领先菜鸟。目前京东物流更多是自营,给用户带来便利,长远的方向看,京东物流能够作为平台服务于众多商家,直接影响商家的供应体系和现金周转。我认为未来几年,阿里和京东在物流上的对决会非常关键。
腾讯
腾讯的核心业务是社交,微信和QQ,以及游戏、公众号、支付、新闻、视频等一系列社交衍生品。社交是典型的用户端领域,代表着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关系,特点是活跃高粘性大,一旦关系链形成就很难被颠覆,同样已形成的关系链也很难去打败。社交和电商不一样,虽然竞争者少,但社交本身仅仅是个用户端产品,并不产生价值,真正的价值都是社交作为起点的延伸服务带来的,包括商业化的广告、游戏,和依赖社交的自媒体、开发者平台、新闻娱乐等领域,这些正是腾讯的价值所在。
有些人对腾讯也有种误解,说腾讯靠社交和游戏没有价值,只会自己赚钱,并没有对某个行业以及人们的生活创造价值。这种观点将社交看做了腾讯的全部,事实上,微信已经凭借着社交的延伸,成为了最大的开发者平台。很多知名服务机构都通过微信公众号做服务载体和粉丝运营,更多的中小服务商都通过微信公众号做服务入口,包括各大商超服务机构,银行医院旅行社教育机构,O2O公司,品牌商家等,比如我所在的O2O公司,大部分的流量和用户都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这方面微信的对手是APP,微信比APP更适合直达服务、拉新、用户运营。这个角色,PC时代是百度在做,移动时代支付宝原本比微信更适合做,但最终微信凭借着自媒体起家的公众号和微信支付成功了。微信在开发者平台还处于上升阶段,小程序承载着微信未来的程序形态。
此外,腾讯在新闻娱乐行业的产业是最大的。微信是最大的自媒体平台,公众号早期就是和自媒体相互成就。腾讯在新闻、视频、体育领域的布局也非常完善。还有微信支付,线下份额超过了支付宝,虽然金融领域差支付宝很远,但生活支付领域对用户的价值不小。还有腾讯的现金牛游戏,游戏这东西看起来没实际价值,但也算是人们的精神支柱。
继续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天腾讯倒闭了。那么首先,很多人之间失联了,虽然马上有新的社交APP来恢复关系链,但直接的损失很难补回来。然后,很多依靠微信平台的服务商和自媒体会倒闭,比如我们这类O2O公司,会瞬间损失一大半的流量和用户,支付宝等平台短期内不可能接纳得了那么多服务商。那些大品牌商家也会少了一部分依靠用户维系产生的收入。以及和支付宝一样,在线支付倒退回原始状态。新闻视频等内容确实有其他公司承接,但自媒体也会消失一部分。
在战略上,腾讯和阿里正相反,腾讯则是一家自下而上的企业,注重产品创新,公司做事方式倾向于公司内部创新而不是高层战略指定。很多有名的产品早期并没有什么战略,一点一滴地发展起来,比如微信、facebook。只要团队强大,这种模式在用户端会源源不断地推出各个领域的新产品。但是做起比较重的服务端,仅靠产品创新就不够了,更关键的是战略和资源。
腾讯因社交而起,未来的发展取决于社交的命脉,即下一个时代,腾讯是否还能继承现在的社交优势。社交的性质是当关系链稳定后很难被打败,而每一次技术的更新就是社交重新洗牌的阶段。从电话、短信到QQ、微信,社交工具变了不少次。事实上这个危机在PC端转移动端时就出现了,当时的手机QQ真的没法和即时通讯APP比,而微信成功击败米聊等其他APP,让腾讯继续留在社交顶峰,从某种程度上,微信算是再造了腾讯的辉煌。
现在的腾讯还处于增长阶段,开发者平台、微信支付尚在发展中。只要腾讯的社交护城河够深,很多领域都可以靠着用户和流量的优势跟进。不过如果在下一次技术革新后,腾讯在社交上的优势被削弱了,那腾讯的未来反而变得不稳定了。而且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这些代表未来的领域中,目前腾讯暂时落后于阿里百度,社交的性质也决定了腾讯海外扩张的艰难。
百度
和阿里腾讯齐名的百度,这几年总给人一种北乔峰南慕容的感觉。很多时候百度被黑已经成了一种政治正确,不仅因为百度的一些做法引起舆论,更因为百度的核心业务PC端搜索引擎,在移动端自然被人看扁。搜索是PC时代的流量入口,几乎能涵盖所有场景,核心在于技术。尽管竞争者多,但百度凭借着技术优势依然风光无限。客观地讲,百度搜索的平台效应不比阿里和腾讯低,百度通过自然搜索算法和关键词广告分发流量,绝大部分企业网站,和那些以网站为载体提供服务的商家,就是依靠着百度的流量分发而生存。在用户端,百度给人来带的便利性也不言而喻。
然而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搜索的入口效应降低,微信凭借着海量用户,取代百度成为了移动端的流量分发平台,微信公众号成为了很多服务商的载体。百度折腾了直达号、轻应用、浏览器、甚至O2O、外卖,也没整出个所以然来。相比起阿里和腾讯围绕电商和社交的生态,百度并没有建立围绕搜索的生态,不论是地图、贴吧、网盘、百科,还是移动端的内容分发,只是作为独立的流量工具存在,对日常生活和商业的拓展比较有限。
当然,不能凭此推断百度一定会衰落,至少在今天,PC端的流量依旧拥有很大的比重。设想如果百度倒闭,并不会出现网上说的那种皆大欢喜。搜狗360等搜索引擎比起百度还是差很多(不包括谷歌),不可能接过所有搜索市场,很多以网站为载体的服务商虽然能依靠其他搜索引擎的量,但会面临大洗牌,部分小企业倒闭,一些内容和媒体可能会消失,甚至包括携程之类的大网站,流量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今年,百度ALL IN人工智能,市值从年初被京东超,到现在回升创新高。百度的风格是技术导向,和谷歌一样从搜索自然地发展到AI,当前人工智能百度的优势不小,无人驾驶汽车据说明年就能投产。不过当前人工智能还处在早期阶段,很少有具体的使用场景,离产业化还有5-10年,因此百度的战略某种程度上是在赌百度的未来。如果成功地建立起了人工智能产业,那百度或许会重回国内互联网第一,但一旦人工智能产业化的时候,百度偏离了方向导致被其他竞争对手抢了先,那百度衰落就真的可以预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