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学历的价值,只有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枷锁。一时的困难不等于一生的失败。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孔乙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代有志青年绝不会被困在“长衫”中。(央视网)
近期,“孔乙己文学”爆火全网。事件起因于微博上网友留言“学历不仅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脱不下的长衫”,信息一经发布立即在网上引发无数年轻人的共情和积极留言讨论。
评论区的部分留言颇耐人寻味“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那么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打螺丝,可是没有如果”,“念过大学进过厂,白天黑夜连班倒”......字里行间透露着对未来的担忧和对学历贬值的无力,一边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优越感,一边又不甘于接受工作的残酷打击,他们感到进退两难,不安于现状,却又无法改变现状。
所谓的“长衫”更多的是当前人们对学历的盲目崇拜,将好学历与好工作简单地划等号。这种偏见存在于人们对高学历大学生跑外卖的不解之中;存在于对大学生回家创业养猪的困惑之中。这样的偏见、陈旧的思想观念无异是导致“孔乙己文学”流行的重要因素。改变这种观念需要我们正确认识读书的意义,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读书的意义并不在于功成名就,而是让我们能够以知识为跳板,从不同维度看待世界,从更高的层次审视自己。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是一个顽固地带着书卷气以个人之力抗拒时代变革,躲在自己“一个茴字有多少种写法”的优越感中,困在自己的“长衫”下,困在咸亨酒店里。与此相对比的,是《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孙兰香,同样是社会底层人,所不同的是他们用读书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认知。当他们站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回望人生路时,才发现原来从小生活的双水村竟然这样渺小。
脱下长衫并不意味着低人一等,而是对自己前进的方向重新审视。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大学生就业问题谈到,大学生毕业后去流水线“打螺丝钉”没什么不可以,聪明的人应该去基层历练。我们应该认识到发挥自身的价值比工作的城市、岗位、头衔更加重要。现在,有越来越多大学生选择在基层创业就业,他们在家乡开设民俗、经营农场、直播带货等。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带领村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发光发热。这种冲破学历崇拜的观念,更有利于个人实现自身价值。
读书,绝对不是用来给人划定等级的标签;学历,也绝对不是评判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对当代年轻人来说,我们应当认识到学历不应当是“脱不下的长衫”,而应当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