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总是有着许多想要做的事,有些在自己的想法中隐隐约约地想做,但是因为不明确其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实际上的效益,或者是自己在当时对其还不是真正的喜欢和需要,所以将这种想法打消了。但等到我们真正想做时,却又会感到焦虑:
我现在开始,还来得及吗?要是我当时早点开始,现在我也应该得到些什么了吧?诸如此类的问题充斥在我们在人生每个时期的抉择当中。
身边就有一位同学,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本来他对计算机相关专业有些许兴趣,而对其他专业没有任何了解,但因为听说由于计算机相关工作入门门槛较低,以后社会对于计算机专业需求会很快饱和,所以他陷入了犹豫,最后在父母的劝说下,还是填报了某个工科专业并且顺利录取。
进入大学之后,随着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社会需求结构的不断了解,让他意识到未来社会对于计算机科学还是有着大量的需求,但此时也已经过了能够换专业的时间了。因为对工科不了解且不感兴趣的他,成绩不温不火,在苦恼的同时只能先将专业知识学好再做打算。
有段时间,与他见面时总是听他念叨着,“要是我当时填计算机就好了,我现在一定学得很开心,唉!”每在这个时候,我们也会对他说,你可以自学然后选择跨专业考研或者找实习跨领域就业呀,但他也总是没气力地回应我们,“还折腾那么多干什么呢,现在都到这个地步了,那样太麻烦了,我还是继续这样吧”。
而另一位同学,大学时做了许多兼职,大都是纯靠体力时间的活,好一些的也就是家教,但是地点离学校也远,因此,虽然工资还可以,但是来回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
有一天,他偶然间看到了有关写作挣取稿费的信息,而他平时也会写点东西,所以他开始收集信息,准备开始自己的写作之路。起初,他在几个平台上都发布了自己的一些文章,但是几乎没有人看,所以他开始打退堂鼓,认为自己在这条路上发展是不可能,同时他也发现了现在有许多人擅长写作,这其中必定存在着强烈的竞争。
所以我们在一起时又能够听到类似的抱怨:“为什么我没有早点发现这个渠道,为什么我没没有早点开始训练我的写作能力?”每听到这里,朋友们也只得疏导他,让他坚持坚持再看看结果会怎样,但他依旧是一幅悲观的模样。
直到我们从网站上找到大量有关征文的信息放到他的面前,才使他意识到虽然这种交易结构已经存在已久,但依旧有很多的需求量,所以只要他能够从现在开始坚持练习技巧,那么他也能够做到写出受欢迎的文章,于是他又重新振作,一点一点地收集相关的写作技巧,现在写出的文章也有了些许阅读量。
大多数人在生活中都会像上述两人一样,总会在某个时期突然懊悔自己当初所做的决定是错误的,但是在明确错误,找到正确方向后,却又自我感觉自己意识到的有些晚了,且因为自身的惰性与对现状的依赖性,使得我们迟迟拿不定主意来做出改变。等到某一天机会出现时,才发现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然后又开始懊悔,接着又依旧不肯改变,如此进入了恶性循环。
所以,当我们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点或者某件事潜藏的机会时,不可盲目地根据得到的不完整的信息从而否定某件事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一定得去多方面的了解社会需求,了解这件事从输入到输出的产出周期,全面判断自己在这件事上取得成绩的可能性。
或许,当你意识到某件事可取时,别人已经领先了你许多,但是相比起从前的那些盲目跟风或者是不确定是否该做某件事的你,现在的你是发现这件事可行的“最早”的那一个,因此,现在的你,更加的笃定,现在的你所处的时间,才是开始做这件事的最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