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家庭教育这么久,上了很多课,看了很多书,很多都是表面上说要相信孩子的自我成长,但还是会给出这样那样的约束和限制,并且告诉我们这样的养育是科学的。很多课程嘴上说每个孩子都是唯一,但是仍然说怎样怎样培养就能让孩子优秀,其实还是把“优秀”作为追求的目标,和“唯一”自相矛盾。
为什么要追求孩子的优秀?因为大大部分的家长都是为了让孩子优秀才来学习家庭教育的,一说到什么方法能让孩子优秀,家长就感兴趣。以至于我在某个课程中,初训和复训的两个不同老师都举例用了什么方法让自己的孩子有了什么什么样的成就。可笑的是,两位女老师用的是同样的例子,难道她俩是同一个女儿么?
这也是我放弃再去学习很多所谓的家庭教育的原因,对于世面上的一部分课程确实有些失望,商业痕迹太重。在我看来,大道至简,我们不用再加什么,而是把多余的东西拿掉之后,剩下来的就是最好的爱。而如何拿掉多余的东西,其实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否则就变成了“听了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那些道理就不属于我们。
道理听的越多,越不知道要怎样生活,我们都知道要怎样去做,但是没有人告诉我们如果做不到怎么办,但是大多数人就是做不到的,这时候道理就变成了一层又一层的焦虑。
我原来就一直和“早起”较劲,没早起几次,但是自我嫌弃多了不少。后来意识到,在这个多元的世界,爱情都可以跨越性别和种族,可以丁克,可以独身,我赖个床怎么了!从此不再听别人告诉我,应该早起、生物钟如何如何,毕竟他们做不到的好习惯也很多,顿时感觉轻松了很多。
喜欢李松蔚的一句话,包容的意思就是不包容也可以。希望有一天我们都可以真的接纳自己,接纳自己可以不那么优秀,也是值得被爱的。但是不接纳也可以,毕竟接纳自己的不接纳也是另一种接纳。
愿我们可以心怀希望,带伤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