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天津的时候,每天乘地铁上下班,在地铁里的时间差不多半个多小时吧,可以说很久了,早晚的高峰期多半是站着的,如果戴耳机听什么的话,地铁里的声音比较嘈杂,尤其是再有那么几个熊孩子或者是打游戏很嗨的人,耳机需要调到很大的声音,这样对耳朵又不太好,所以我一般都会选择读书。
忘了因为什么,也忘记何时开始的了,就下载了微信阅读APP,这里面有很多书籍可以阅读,关键是阅读时长可以兑换书币,而书币又可以购买所喜欢的书籍,刚开始的时候不太能玩的转,还充值过,后来,随着对软件的熟悉,积极参与各种组队啦活动,赢取无限阅读日,所以,就再也没充值过,基本上想看的书都可以被搜索到,而且书城里更新也挺及时的。
之前不太喜欢电子书籍,对电子书籍有着一开始的误解,后来,才慢慢的接触,了解,甚至爱上。电子书籍“携带”方便啊,现在的我们出门多半不会带一本书,但是肯定会拿手机的,而且也不会太重,再者也不用显得太“装”;看起来也比较方便,可以利用碎片的时间看,如果是纸质的话,拿起书翻到那一页,或许也会花费一些时间,如果时间比较短的话根本就不会拿出来,但电子书籍就不一样了,很随手;如果想看纸质的书籍,几乎每本都需要我们去购买,买完、看完后的书籍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一直带着,可能太重了吧,如果丢弃掉或者捐掉,就有点舍不得,毕竟总有那么基本特别喜欢的书,即使看过了,不会再看了,也舍不得送人的那种,这又是一种尴尬;电子书籍可以随时随地的记录想法,看到哪里,有什么感想就可以随时写下来,有得感想后来再翻看时也会惊叹,自己当时是哪来的灵感,这句写的不错,很有深度,很有见解,有时又会感慨,怎么会有这么幼稚的想法啊,等等之类的,纸质书籍可能不太方便记录随时的灵感吧,如果记录的话,需要笔,如果记在这句话旁边的话,可能又没有那么大的空白,倘若专门找一个本子记录的话,这又有点麻烦,我得知道这句话的灵感是由什么激发起来的啊,这个随时记录有一定的问题,但灵感这东西很淘气,或许你看到这句话时突然迸这样的想法,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在下一分钟,不,有时在下一秒钟都会模糊甚至忘记,很是不好抓住,灵感就在于即时性;在线写得想法可以被很多书友看见,有认同的大家会点赞,有的会评论,感觉很有成就感,也会被激励到,有更大的决心去继续读下去,原来还有这么多人一样陪自己读书,这样的感觉很好。
可是,10月份的时候,一直在奔波,换工作,所有的环境都重启了,不得不调试,如今,主要是心态进入正轨了,可是发现最近几乎没什么阅读,也不知道每天都做什么了,之前的阅读时间是来回上下班的地铁上,可是如今,上下班都是步行(大约二十分钟左右的路程,步行起来的环境也很安静,所以会听喜马拉雅上的一些节目),但是偶尔APP上弹出了有人赞我想法的窗口,才让我意识到自己好久没有阅读了,简直有种罪恶感,尤其是最近看《主持人大赛》,那些人们出口成章,简直不需要思考的时间,这些难道不是靠的平时的积累吗,“腹有诗书气自华”,腹中无货,一说话就会暴露,更别说出口成章了,所以,现在要充实阅读了。
其实本想看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到扉页,看到书友们的推荐,建议先读作者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好吧,那就从后者开始读起吧。
PS:之前我都不会看书友们的一些想法的,直到越来越多的人跟我互动,我才开始渐渐的关注大家的一些想法,有些确实挺好的,就像这次,通过某个书友的推荐,先阅读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201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