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10岁男孩的妈妈过来跟你说:
孩子4年级以前学习状态比较好,也不玩手机,上四年级后,在同学的影响下,接触到一款名叫“第五人格”的手机游戏,于是,央求妈妈借手机玩玩,并保证不耽误学习,但是经过几次之后,逐渐发现孩子只要一有时间就想玩游戏,不让玩就发脾气,成绩也有所下滑。妈妈说:也骂过、也打过、但是都不管用,过来请求指导师给出具体建议。
作为指导师,你会如何建议这位妈妈?
我会带着这位妈妈进行如下两步:
一、原因分析
第一,家长对孩子的认知定格在了孩子4年级以前,这个阶段孩子的学习状态比较好,又不玩手机,于是家长就放松了对孩子的警惕,不加防范孩子玩“第五人格”游戏。
第二,作为一个现代型妈妈,不能正确判断孩子的成长需求,不去思考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不去了解“第五人格”游戏具有怎样的娱乐功能和对孩子会产生怎样的杀伤力,更不懂得游戏的“随机奖励、社交需要、成绩可视化、及时反馈”这四大功能,可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会让孩子拥有价值感。
第三,从行为心理学关于人的发展规律来看,孩子上小学期间,正处在成长的“关系期”,更是关键期。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他们人际关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此时的家长如果不了解孩子的社交需求,不关注孩子获得信息渠道,那么孩子就有可能被朋友中的“坏孩子”拉下水,或者受朋友的影响而沉迷手机游戏越陷越深。
二、策略应对
第一,家长得知孩子成绩下滑,不仅不要生气,而且更加关心孩子,让他从妈妈的理解与关爱中得到温暖,增添力量。闲适时,妈妈可牵着孩子的小手一同散步,边走边聊:
“儿子,最近成绩没跟上,看得出你心里难受,但无论怎样,你都是妈妈的好儿子。”
“儿子,妈妈相信你不是个笨孩子,你以前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老师经常表扬你,同学都很喜欢你。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够战胜暂时的失败。”
“儿子,告诉妈妈,你是不是每天都在想游戏怎样得奖,怎样过关获得分值啊!就像妈妈看电视连续剧一样,有时候也管不住自己,但是我一想到不能因为看电视耽误了主业,不能被情绪所控。于是我就毅决然关掉电视,回到工作中来。我相信这样你也能够做到!”
这样站在孩子的角度跟他沟通,理解他,鼓励他,变打骂为谈心,变严厉为鼓励,变说教为影响,每天给孩子注入新的能量。
第二,和老师建立统一战线。当孩子有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当孩子出现错误时,及时给予指导。把游戏里的“及时反馈”理念运用到改变孩子的日常之中。
第三,帮助孩子有选择的交朋友,经常参与孩子的有益活动。对于那些有价值的游戏要和孩子一起观看,让游戏于无意间变成学习资源,成为孩子乐于分享交流的素材。相信假以时日,家长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思维火花会被点燃,探究热情会被激活,游戏则成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的永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