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年3月,早春,山花含苞待放时节;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央机关食堂召开。5日,毛泽东主持开幕式,代表中央政治局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两个务必”重要思想以浓重的湘音从小山村传播到新老解放区和已经解放的大小城市。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2022年10月,金秋,金菊怒放时节;16日上午10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三个务必”伟大号召铿锵有力,回荡在新时代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神州大地。

  1949年3月23日,西柏坡,中共中央由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出发,前往古老的都城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和他的同志战友们握别依依不舍的父老乡亲,目视北方,大手一挥:“进京赶考去!”

2021年7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习近平总书记眺望华夏大地蓝天,有力地举起右手,向全世界庄严宣示:“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从西柏坡到天安门

西柏坡,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一个普通的山村,背依柏坡岭,前临柏坡湖,背靠京、津,距省会石家庄约80千米。村子原来叫“柏卜”,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一位教书先生把“卜”改为“坡”,遂有了“西柏坡”的村名。

自唐朝建村以来一千多年漫长的历史上,西柏坡鲜为人知。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率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1948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前委和解放军总部到西柏坡与中央工委汇合。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由此成为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里程碑地点。1973年2月26日,周恩来总理在一份报告的批示中这样说到,“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

1949年3月5日下午3时,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中央机关食堂开幕,这是一座长条形的土坯房。当年留下的珍贵影像资料中,与会人员全都穿着厚厚的棉衣,可见早春的山村依然春寒料峭。

毛泽东主持开幕式,并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此后全会通过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确定了在彻底摧毁国民党统治、夺取全国胜利后,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任务;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毛泽东在报告第十节中,预见性地提出了防止“糖衣炮弹”进攻的重大问题,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警惕居功自傲和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他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首次提出加强党的建设,预防“糖衣炮弹”成为党的作风建设中一个著名的论点。那么,如何方针在“糖衣炮弹”面前打败仗?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高瞻远瞩地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七届二中全会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一次中央全会,解决了中国革命转折关头面对的重大问题,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为推动和发展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保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两个务必”则如黄钟大吕,警世恒言,短短40字,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凝练注脚。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开幕式上的报告,和他在同年六月所写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构成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所通过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的政策基础,足见它们在中国革命中的指导意义。

1949年3月23日,即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的第十天,全会新闻公报由新华社向全国播发的当天,天刚蒙蒙亮,承担向北迁移任务的大卡车、吉普车就在河滩上整装待命,这些车辆来自刚参加完平津战役的四野汽车团。中直各机关干部也已经打好行装,到指定地点集合。上午,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共中央五大书记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浩浩荡荡离开西柏坡,向北平出发,向光明的未来出发。

出发先几天,毛泽东就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

临行前夜,在炮火硝烟、险风恶浪中一贯胜似闲庭信步、气运筹帷幄的毛泽东只睡了四五个小时。他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行至河北涿县,毛泽东一行遇到了四野参谋长刘亚楼,毛泽东说:“十年未见的刘亚楼来接我们进京赶考喽!”刘亚楼楞了一下,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一旁的周恩来连忙解释,刘亚楼听了,满怀信心地笑着说:“我们共产党一定能考出个好成绩!”

“进京赶考”!中国共产党人信心百倍地走进考场……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不做李自成”成为“进京赶考”期间毛泽东经常提到的高频词,据有关人员回忆,在一个月内,毛泽东十多次提到“不做李自成”。进驻北平前夜,在毛泽东直接倡导下,中直机关还专门开展了一次“不做李自成”的专题教育。

事实上,当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开始映照东方,熟读史书的毛泽东就一直特别注意从中国历史上的兴衰治乱中汲取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本色的历史智慧,尤其是对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占领北京后居功自傲,导致失败的历史教训格外重视。早在延安时期,他就把“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作为党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1944年3月,郭沫若在重庆发表论李自成成败的史学论著《甲申三百年祭》。毛泽东很看重这篇历史论著,他在给郭沫若的回信中表示,“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毛泽东指示将《甲申三百年祭》作为整风学习的重要文件。他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说:“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就是要叫同志们引以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1945年7月,毛泽东和黄炎培在延安的“窑洞对”,提出通过民主之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怪圈,更是体现出他对如何避免历朝历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在中国共产党即将执掌全国政权的关键时刻,毛泽东鲜明提出“两个务必”,是“窑洞对”思考的继续和发展,在民主之路外,中国共产党人又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勇于自我革命这条跳出历史周期的新路径。

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情怀。从那时起至今的70多年里,正是因为时刻牢记“两个务必”,我们党才能够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够跳出“政怠宦成、人亡政息”的王朝更替历史逻辑,团结带领人民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历史周期率问题,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两个务必”和“赶考精神”,经常借用“霸王别姬”“人亡政息”等典故和历史故事警示全党,号召全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牢记“两个务必”,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

2013年7月11日,西柏坡,松柏苍翠,山风和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再次来到这里,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毛泽东旧居、中央军委作战室、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等地方。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郑重提出“两个务必”,是经过了深入思考的。“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讲道:“每次来西柏坡,我想得最多的是,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两个务必’,主要基于哪些考虑?我们学的还有没有不深、不透的?‘两个务必’耳熟能详,但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能不能深刻领会并使之更好指导党的建设?如何结合新的形势加以弘扬?我们坚持‘两个务必’重点应该抓什么?怎么抓?”一连串的问题,反映了总书记的深沉思考,如暮鼓晨钟,时时警醒着行走在新世代新征程上的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

在由他亲自主持召开的县乡村干部、老党员和群众代表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考试’仍在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总书记指示:“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

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与坚定!

“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

西柏坡之行,习近平总书记重温“两个务必”,以史鉴今提出“赶考之问”,这是理想信念的铭记,是团结奋斗的昭示,彰显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如磐初心。并非在西柏坡的触景生情,强调牢记“两个务必”,用“赶考精神”激励全党,不断强调要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的深沉思考和坚定坚守,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治家一以贯之、科学创新的理论品质和政治本色,洋溢着中国共产党人把握历史主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状态和历史自信。

一切早已开始,一切远未结束,号角一直嘹亮。让我们循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誓言和足迹,去发现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从源头上阐明了赶考的内涵和实质。“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赶考,考的是对初心和使命的坚守,考的是践行初心和使命的本领。

西柏坡之行不久,2013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到“两个务必”,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今天,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全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牢记‘两个务必’,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着力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两个务必”前后的两大整段话。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时强调,缅怀这段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伟大号召,向全世界表明,“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考试’仍在继续”!“从井冈山走到陕北,从陕北到西柏坡,再走到北京,一路上赶考。”2021年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考察调研时,生动形象、高度凝练地描绘出中国共产党热的“赶考”路线图。

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总书记都提出要“保持‘赶考’的清醒”。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专列第七部分“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围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庄重提出,“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一定要继续考出好成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只要14亿多中国人民始终手拉着手一起向未来,只要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与人民心连着心一起向未来,我们就一定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总书记在二〇二二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振聋发聩、鼓舞人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明确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从为了实现开天辟地、改天换地革命目标奋斗历程中的“赶考”,到实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伟大成就奋斗历程中的“赶考”,再到朝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顶天立地的奋斗历程中的“赶考”,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答卷,初心不改,使命永恒。历史证明,在进京“赶考”后的70多年时间里,我们党在一场场“大考”中认真答卷,并且取得了优异成绩。新时代的答卷人以更加昂扬的、感天动地的“赶考”姿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自我革命,在神州大地的山川河流、城市乡村,以信仰和生命书写时代出题的答卷,向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

考卷常新,本色依旧,“赶考”永远在路上。今天,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但同时也要看到,“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敲锣打鼓就能轻松实现的,任重道远,前路艰辛,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新中国发展史、中华民族文明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只是我们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止步不前,要继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继续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力拼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向大会所做的报告中向全党发出“三个务必”的伟大号召,“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三个务必”的新要求,彰显了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高度警醒和战略自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遵循。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所处历史方位、面临形势任务、党情发展变化进行深邃思考后对全党提出的新时代新要求,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特别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深刻总结,是对党治国理政实现国家发展长治久安的深刻思考,是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洞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的必然要求。

70多年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从延安开进了北京城。

今天,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心怀虔敬、不忘初心使命,从北京来到了延安。

2022年10月27日上午,距离党的二十大闭幕仅仅过去四五天的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当选的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了延安,瞻仰革命圣地,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这次集体出行,蕴含着深刻的寓意,传递着鲜明的信号。

“这次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一起来,就是要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党形成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弘扬延安精神”。延安之行的系列重要讲话,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时代牢记“三个务必”重要思想的殷切指导。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历经百年风雨,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延安时期,党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写入党章,强调共产党“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要求党的干部“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形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局面”。延安之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党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奋进新征程,我们要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坚守使命、担当使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全地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坚决防范一切脱离群众、违背初心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的发生。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也是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应有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作风。党中央和红军安家延安后,由于敌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条件十分艰苦。延安军民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号召,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有力支持了抗日前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无论我们将来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丢,脚踏实地、苦干实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回望百年奋斗历程,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我们党始终如一的鲜明品格,是党和人民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致胜法宝,是党和人民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力量源泉。延安时期,党以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高超的斗争本领,有力开展了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有力应对了西安事变、七七事变、重庆谈判等一系列重大挑战,有力领导和指挥了全国革命斗争,有力应对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靠小米加步枪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必须充分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延安之行,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同志,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同志们!党的二十大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延安之行,跨越历史的对话,面向未来的宣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号召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让我们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

“失去了群众,就像鱼失去了水。”毛泽东具有强烈的群众观点和人民意识,从井冈山时期开始,他就把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把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比作“鱼水关系”。他说:“我党没有人民,便等于没有水,便没有生存的必要条件。”他还说:“人民军队同人民是鱼水不能分离的。”“进京赶考”,“考场”的“考官”是人民群众,“阅卷”者也是人民群众。

毛泽东一行进京第一站是颐和园。3月下旬的皇家园林春光明媚,碧波荡漾,柳丝泛绿,鸟鸣林稍,一派生机盎然。毛泽东顺在昆明湖边散步,忽然停下步子,纳闷地问道:“公园里怎么没有游人?”中央社会部的一位同志回答说:“为了首长的安全,今天公园不开放。”

的确,刚刚和平解放的北平,社会治安十分复杂,潜伏着很多国民党特务。社会部部长李克农为了保证领导人的安全,提前对颐和园进行了清园处理。据《叶子龙回忆录》和毛泽东卫士长李银桥的《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十五年》记录,毛泽东听说之后很不高兴,说:“公园不是私园,没有游人像什么样子。好了,不游了!不游了!”还生气地大声地说:“你把水全排干了,你那个鱼还讲什么安全?你就安安全全干死在那里,饿死在那里吧!”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中国共产党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党,把人民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24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9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69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7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3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7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0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8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