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好几天晚上,孩子总是问我关于“死亡”问题,她会问:“爸爸,我也会老吗?也会死吗,我不想死也不想老…”
她之所以这样讲,肯定有周围环境的影响,但是我真的不知道怎样回答,我想表露真实却又担心这会让她感到恐惧。最后我带着疑问询问了好多朋友,最后终于释然…
一个刚刚5岁的孩子,正在经历着各种敏感期的到来,她的内在不断尝试着与外在世界进行链结,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她内在世界尚未建构完毕,来自外部的复杂的事件尚不能纳入到她的认知。
她对“死亡”的理解只能通过平日成人世界中的状态去解构,只能停留在简单的认知层面,她的内在所能感知到的只能是害怕,害怕缺失掉爱,她需要父母一个肯定的回答,给自己内心一种无比的安全感。
等我考虑到孩子这种心理状态后,我开始思考怎样给孩子讲,我不能给她上课,不能给她讲生老病死自然规律,因为这么小的孩子,还不能理解到死亡的真正含义,她只能理解到她自己所能理解到的东西,在这个问题上我不能过多的给她表露“真实”,况且就算我们成人对死亡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是我明白,一个存在于精神世界中的成人,他不会惧怕死亡,他会给死亡赋予精神上的含义,所以从这个层面,我要尽可能得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积极的回答。
这天晚上,我照常给孩子讲绘本,听故事,关掉灯后,我等待着孩子这几天重复不变的问题…
果然不出所料,孩子把头钻进被窝后,不断小声并胆怯地重复着:“爸爸,我不想死,不想老…”这次因为我做足了功课,我不在犹豫,不在逃避:“宝贝,这个问题,爸爸前几天不知道怎样给你讲,现在我知道了,爸爸告诉你死亡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死亡同时也意味着重生,意味着我们去另外一个更加充满欢乐,没有任何痛苦的美好的世界,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美丽的白雪公主,嫦娥姐姐…而且在那里,爸爸将永远陪着你,守护着你…”
说完后,我将脸凑到孩子那边,期待着想看看她什么反应:我看到的是一张满足又有点害羞的稚嫩笑脸,那种孩子独有的童真,一刹那间触动了我,幸福感不自觉地油然而生…
事后,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任何事情是不是都应该向孩子表露真实?什么事情应该尽可能地给孩子表露美好?现在我明白了,其实美好的东西并不是虚假的,它也是另外一种真实,那是存在于精神世界中的真实。
但是孩子不仅仅只接触到美好,“死亡”的含义对于孩子来讲也只是无法感触到那样深刻而已。除此之外,我们还有许多很难跟孩子解释的事情,比如我家宝宝孩子时常问过这样的问题:手机游戏中的地狱是不是真的呢?电视里的人为什么总是爱打架?为什么好多人都喜欢说谎话…
有一阵孩子特别害怕怪兽,我让她用笔画出怪兽的样子,画笔之下:怪兽2个头,尖尖的嘴巴,鬼魅的眼神…即便是我看了也有些许不寒而栗的感觉…
这我不禁沉思,到底是什么在涂抹孩子纯真的心灵?我又能做什么改变?
都说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真实的外在环境,但实际上,我们的成人大多数生存于物质和权力世界之中,到处充斥着虚假和争斗,而且我们现所用的商品也大都是科技化信息化的产物,这种脱离掉真实化的商品离孩子的内在越来越远,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免不了有很多跟自己内在世界匹配不上的东西。正面的事情我们可以升华到精神层次,负面的东西我们又怎样给孩子解释呢?这真的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一下!
当然即便如此,我们父母也要尽可能让自己真实,并尽量给孩子表露真实,多提供给孩子精神方面的东西,比如:音乐,绘画,舞蹈…这种天然的精神养分要时常让孩子接触到,我们不奢望他们成为这些领域中的天才,因为学会欣赏本身就是一种能力,这些东西可以让孩子屏蔽掉虚假,感触到真实的生命,感知到美好。
写到这里我已经完全释然,说心里话,与其说是教育孩子还不如说是开导自己,都说孩子是一张白纸,其实如果父母有足够的深度,你就可以发现,咱们成人这样纸上已经涂满了世俗上的浮躁与虚假,而孩子这张纸上纵然是空白的,但是他真实的,父母如果让自己成长,就完全可以运用这份真实去涂抹掉自己那张纸上的种种杂乱无章的东西。
比如“死亡”在我们成人这里无非就是肉体上的消亡,还有一些世俗赋予的种种腐朽观念,这些东西可以称作其“杂乱无章”,但是我们发现在表露世俗“真实”的同时,如果忽略掉精神层面的东西,孩子会因此淡化掉生命存在的本质,从而总是没有终点的反复的去寻求生命的无意义,这会让他非常的痛苦。
我们要知道,纵然生命最终可能没有意义,但是我们人类受“精神胚胎”的指引,它让我们生命无比的非富多彩,这个追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意义和价值,我们要传递给孩子更多的应该是这方面的东西,而不是个世俗意义上的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