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的书基本都是在地铁上看的。
这也是我一直尚能接受每天坐地铁的缘故,两个小时的地铁,基本上就能有两个小时不受干扰的读书时间。
那些躺在床上和沙发上的催眠书,那些令人思维拧巴的逻辑理论,居然都在这个拥挤混浊的空间里,变成了我的避难所,时间虽然不长,但早晚连贯下来也能有大几十页的观略。
我看书时快时慢,有时候一目十行,半个小时就能翻完一本,有时候沾着口水傻笑着一页能反复看半天。
所以这些书基本上都是站着看的,被周边的人挤着,早上七八点钟的地铁没有美女,都是赶着上班的暴躁大妈,手也不由自主的只能举高,反而倒受益了我那娇弱的脖子。
我以前买了书爱给书包个书皮,大约一两周一本,书买回来无论厚薄先扯一张厚的铜版纸,因为不求美观,所以只是折好了痕迹,用手顺着折角撕出两个三角形,再包回去。
书皮上用粗记号笔写上《技术手册》之类的名目,倒不是为了别的,只是地铁上看书,总觉得还是低调一点好,免得有时候抱着个《金瓶梅》之类的,引来旁边大妈的侧目和嘀咕,我以怜悯之心闲书,她们看我似老流氓在弹眼落睛、口水直流。
后来平装本改了kindle,这个着实纠结了许久,之前所有人问我,是钟情看纸质书还是看电子媒体,我当然回答,当然,是纸质书才有阅读的快感。
事实上,我最后还是投降给了现实,纸质书无论地铁飞机还是火车,我只能带常规规模的小书,但凡稍厚一点的大部头,就有点头疼,一是太重,背在身上累赘,二是举过头顶吃力。一时偷懒了手腕,却又不知不觉的委屈了脖子。
无奈之余,便换了kindle,这倒好了,任性的像随身带了个大书包,想看哪本翻哪本,虽然没有图书馆和书店的随性,倒也轻巧便宜。
最近看的是高阳先生的旧作,《红顶商人》和《李鸿章》,《红顶商人》是小时候看的书,那会懵懂看个酣畅热闹,现在回过头来,再读,满眼满纸的写的都是人性悲悯。
高阳先生文笔纯熟,叙人叙事圆润不露峰棱,写一人既以一人之眼观天下。
人情冷暖,看似主观,实是抽丝剥茧来给你看他的心眼,你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都凭你的本事,他不纸一语评,得是你的,悟是你的,只看一眼热闹笑话,那也是你的。
听说高阳先生早已做了古,不胜唏嘘,小子有幸,听君一席笑谈,体悟古今多少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