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说家乡已入秋,温度二十二三,恰如含羞矜持的女子,不凉不火,冷热刚好。
我在的城市还在夏天流连,温度三十五六,蓝天白云,太阳热辣,动一动汗水滴滴答答,这倒是自己喜欢的状态。
从小对汗水的渴望是旁人所不能理解的,不是孩子不运动,也不是孩子不努力,汗水它就是不成滴。
有人说,太瘦的人不易出汗,想想小时候的外号“麻杆”,不流汗是有说法的呀。而今已胖成理想的模样,有时候能惊喜地体验到汗珠在皮肤上或滚或爬的畅快,真好。
午间小憩已渐成习惯,以往的奢望成了日常。这亦是福气吧。
朋友说:午间小睡是必须的,你要养成习惯,这才叫好好照顾自己。
初时,芽笑:这些年因了工作的关系,习惯了不午睡。
朋友急得瞪圆了眼珠反复强调:要睡的,一定要午睡的!
仿佛那是一场必修的学业,不完成毕不了业。等到慢慢成习惯才明白个中好处:哪怕只给自己闭目养神的几分钟,整个午后的状态便会大不相同。
那些年死扛硬扛的日子,还是会偶尔从脑海里跳出来,惹得自己哑然失笑。十年汉正街,午休这个词儿是没法搬进自己的词典的。一双眼皮倦到要用牙签儿撑起的时候,依然会强打精神硬磕。有时,姨和客户也会笑:店是自家的,你趴那儿眯一会儿又怕什么?
是啊,隔壁左右的店里或趴或躺都是倦了的人儿呀。
自己的轴不是一天两天“练就”的,一根筋犯起来一直属“放弃治疗”阶段。
开门做事,客户进门,一眼望见的是一趴在桌上的脑袋瓜子,问是不问?说是不说?这生意谈是不谈?何况睡觉分明是件很个人的事情嘛。
由此,姨和客户认定了这是个迂腐的孩子,不必挽救,从此成“笑话”。
而今,习惯已变成另外的习惯,一切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起身烧水泡茶,想起前几日喝茶后清洗那小壶,发现那柄壶有了些变化。壶口的茶渍就着流水用手轻轻捋一捋就干净了,不像以往要拿茶巾用力擦拭,一边抚弄壶口一边忍不住就笑开来:这便是传说中的养壶吧?不经意间,这把小壶从得来到今天,随我在异乡已快一年了。闲来彼此陪伴,对品香茗,已算作友了。物与人,人与物,彼此承情,亦是一场良缘。
阳光下,壶身已渐现光润,抚来顺滑,触感亲切,壶身与指腹彼此接纳的感觉,甚是奇妙。
养壶一如养心吧,人到一定年纪,不再棱角分明,磨去了那突兀沙砾,变得亲和宁静,真实笃定,不易被沾染。那些不好的习气就像那壶口的茶渍:沾不牢,近不了身,更入不了心。如此,甚好。
读到一句话:中元节,宜相思。于我而言应作:中元节,宜思乡。
注重礼数的爸爸和妈妈,此时一定已置办好了一桌丰盛的菜肴,细心的妈妈会先给吃斋的祖宗单独备好素食。爸爸会一边烧纸钱一边和祖宗们唠嗑儿,仿佛祖祖辈辈一大家子一直在一起,从不曾有过别离。
在我的家乡,中元节祭祖,缅怀先祖的同时,还会单独烧纸钱给孤魂,操持的老人会为子孙们祈福,祈愿祖先的护佑。这节日在丰盛的菜肴里其实是多了一份安稳的,在这祈福里多了一份宽慰,仿佛在祈愿里,祖先已助力后辈心想事成。(๑><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