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保持着每天下班后,在当天结束前,看完一本书,并输出读书精华。
在下班后的几个小时里,想要输出读书精华,必须快速阅读,并快速抽取出其中的精华内容。
我当时大概的情况是,篇幅较短的书1小时内可以读完,遇到篇幅较长的书最慢2个小时内也可以读完。
那么当时我是怎么做的呢?
01 在心理层面做好准备
首先,你要摒除思想上的杂念,让自己保持在一个相对安静、呼吸放缓的状态。
其次,你要有意识的自我暗示。我正在读书,我掌控节奏,我知道读书的目的,不是书在读我,可以放下那些没阅读到的内容,有阅读时间的deadline等。
通过上面的阅读准备,让整个人保持在专注、安静、愉悦的阅读状态。
02 阅读技巧
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方式是,拿到一本书,先大概过一下目录。
因为目录就是内容章节的浓缩句子,先看一下目录,可以在心里对内容有个大概的认知和方向。
然后和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对比,看看哪些内容似曾相识,哪些内容是比较新颖的,对于新颖的内容就要多留时间消化理解。
通过阅读目录这一招,我们在阅读时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就有了大概的侧重认知。
接下来,阅读章节内容。
根据目录,我们在心里对章节内容会有个大概的预测,然后翻到对应的内容,去验证。
如果发现内容的观点和结论,以前接触过或者认知过,那么这部分的内容可以直接略翻过。
如果发现内容的观点和结论,以前没接触过,或者从不同面来阐述,那么可以花时间消化理解,和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对比,看看怎么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
这样做,可以节省我们大脑思考问题的宽带,节省精力去思考消化那些对于我们知识结构中,是增量的部分。
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个观点。反过来说,一个观点,一千个哈姆雷神阐述,阐述的方式和组织的语言也不尽相同。
在这里我们就要学会区分。
训练自己这样的阅读方式,可以快速从书本中吸收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一切的阅读都应该从自己出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和认知层次都不尽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起点,读书也是为了更好的读书。
在我了解到的,市面上有很多教人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不否认这些方法和技巧适用的普遍性,但对于个人来说,我们应该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独特性。
只有这种独特性才是与自己相关的,这种独特性会不断优化,这种独特性才是发挥自己阅读潜力的最好方法。
03 输出的才是自己的
在我们看完一本书后,脑海中会漂浮着很多认知点的孤岛。
而输出则是把这些孤岛连点成线到面的过程,是不断构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
你有没有发现,在我们看到一本书后,貌似收获了很多,实际上那些都是别人的观点。
在你这里,你除了引用,好像也没有收获什么东西,过一阵子这些内容就都还给作者了。
不去输出,对于自发创造性地融会贯通,其实还差很远。
因为这些东西没有经过你的脑回路输出,还没真正融入你的思想和血液中。
看完了一本书,收获了一段感悟,切记一定要用自己的话输出出来,只要是自己输出的,才是从自己思想和血液中结晶出来的东西,输出的才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