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书名:《谣言心理学》
作者:奥尔波特
看书用时:6天
本书思维导图:
本书围绕着“谣言”这个主题展开来做内容,在这本书里面,作者谈到了许多关于谣言是如何产生的内容,很值得一看。
这本书的意义大概也是为了警戒读者——严于律己,在没有确定的事情面前,不要轻易去下结论或者凭借着主观想法来做判断,不要乱传谣言。
一直以来对自己便是有一个这样的要求:与人相处仍然能够维持自己的理智,不献媚,不奉承,不多说也不乱说,能够一笑而过的事情便不给自己有多说一句的机会。
特别是对于女生(当然也有这种碎嘴的男生),女生之间总是有说不完的“我听说…”,往往这就是导致谣言产生的原因,到了我们这儿的信息,可能都已经是三、四手的信息,其中不确凿的成分远远是偏离了真实的情况,但是我们却依然为之津津乐道。
在背后编造谣言的事情也从来都是小人的行为,事实上,我们也总是不自知地变成了人们口中厌恶的小人却仍然自得其乐,可以见得,不乱说话,其实也是一个对自己的挑战。
因此,严格的自律也就变得如此重要。
而如果对自己有良好的扪心自问,具有反省精神,能够深刻领悟孔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的重要性,大概便能够是自己更加地自律。
那么,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呢?我从书中总结出了对对于5个问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细细地了解这本书吧!
Q1.什么时候谣言会特别容易产生?
谣言主要是在两个因素的相互影响下产生:
· 在事实很模糊的时候
· 当这件事影响到了我们自身利益、事情情况很严重的时候
对于第一种条件,在事实很模糊的时候,一般指的是新闻很粗糙、简略的时候或者说新闻的叙说很矛盾的时候,就会很容易产生谣言。
而对于第二种条件,当这件事严重到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自身利益的时候,谣言就会容易滋生。
举一个例子。
就比如说,我们今天看见一则新闻,说明天气变化将会很大程度影响电费,但是这篇新闻的内容里面通篇都是在讲天气怎么个坏法,没有具体说是怎样影响电费,很有可能就会穿出这样的谣言——天气变化将会导致电费上涨,未来人们将会用不起电了,快点存电!
这里面,体现了事实很模糊的这个条件在于——你不知道天气变化到底是怎样影响我们的电费情况;而体现了第二个条件的地方便在于——电费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离不开他。因此,这两个因素相影响之后,便产生了谣言——未来人们将会用不起电。而事实上,根本是无稽之谈。
而就发生在上一年的一个事件,日本核泄漏,严重污染了附近的海域,因此就有传言说——我们的海域都已经被污染了,我们吃的盐未来都将会有核污染!如果我们能用这两点条件来解释,那么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这种荒谬的谣言会产生了。
Q2.为什么人们会传播谣言?
· 因为想要为心里的罪恶或者一些恐惧等等的情感找替罪羊
对于针对性强的谣言(比如说针对某一个女明星的谣言)来说,我们会更加容易发现,其实这类谣言的传播的原因是因为人内心的恐惧、罪恶、嫉妒、厌恶等等的情感。
但是社会要求我们不能够表达出这些情感,特别是怨恨这种情绪,因此我们会选择抑制这种情感。但是,这并不代表着这种情感就会随着我们的抑制而消逝,反而我们会通过其他途径来发泄这些情感,于是我们就开始制造一系列的谣言。
就拿杨幂来说吧,之前就有报道说她和刘恺威婚后不合,已经离婚。这个信息已经被证实是谣言。
那么我们可以分析,这一群制造谣言的人,如果排除媒体作怪的成分,可以说是部分网民其实事实上是有一种见不得人好的心理,或许是有一种,我自己不好,别人也不能好的心态,但是她不能明着说出来啊,不能够对告诉其他人:我自己不好,谁也不能够好,那么她就选出了当时比较处于比较热门的人物——杨幂,同时又像她似乎经常工作,也没有什么和刘恺威互动的信息,于是他就理所当然地放出流言——杨幂离婚了。
而同时,也要提一句。
因为谣言具有这种“找替罪羊”性质,因此,谣言只会不断存在,人们会一直不断地找替罪羊与陷害替罪羊,并不是只要澄清谣言就能够制止谣言。
所以说,为什么女明星就算是不做事都有人乱传谣言,就是这么一个原因。只能说,人红是非多啊。
Q3.人们是如何无意识地编织、传播谣言?
因为人们看事情、传播事情总是由很强的主观性,因此我们有时候总是会无意识地便传播了谣言。
· 一般来说,是在事实很模糊的情况下,人们都主观预测会使得事实变成谣言。
也就是一般在事实很模糊的时候,我们总是过于决断地作出判断,就像是之前提到的日本核电站爆发的谣言,污染了附近的水域,于是我们就过于决断地推测,我们的水域也被污染了,我们吃的盐就是从这些海水中晾晒出来,于是就会有——我们的盐受到了核污染的谣言。
· 谣言传播的方式来自人们认知的自豪感,有时是为了打破聊天中的尴尬
想必我们都试过,也许你身边也总是有这种人,或许对于一则信息,我们对于这则信息的“知情”特别骄傲,感觉自己啥都懂,在传播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居高临下,啥都懂,通过传播这些谣言来获得别人的好感,其实反而传播的总是错误的信息。
有时候谣言的传播是因为人们想要打破聊天中的尴尬,因此便不小心地可能就把本来的一个事实夸大了,让这件事情更加吸引人注意。
而我们想一想在一些尴尬的时候,是不是我们总是通过聊一些明星或者说身边的人的没有被证实的八卦来调节气氛呢?
· 因为人们的记忆总是乱七八糟的,而人们会更多关注当下的事情,因此容易把过去与现在的事情弄混。
你有没有试过自己总是把梦和显示,过去和现在混淆呢?
我们的记忆总是混乱的,我们或许总是把过去发生过的事情变成最近才发生的事情,这是人类脑子里面的短板。
而人们更多地会关注当下所发现的事情,所以我们经常会把过去曾经发生的事情变成最近发生的事情,因此,在和别人评述这件事的时候,谣言就产生了。
· 当人们情绪波动较大的时候,人们容易传播谣言
这个也特别容易理解。
我们在情绪波动的时候,特别容易说错话。情绪在激动的时候,便容易随意编制谣言。
Q4.事实时通过哪种方式变成谣言?
· 简化
事实总是会被我们简化,而一般来说,被简化的后剩下的部分,便是我们后面说的需要强化的部分,这种简化作用经常会出现在一些“伪科学”的养生文里面。
就比如说之前一直都说长期吃剩饭就会致癌这件事情,就是一个简化后的再强化的谣言。事实是这样的:亚硝酸盐不致癌,分解成亚硝胺才致癌,但亚硝胺一般很容易被分解,所以“隔夜饭菜致癌说”不成立。而这个谣言挑挑拣拣,再加以强化,就直接凑成了一句吃隔夜饭会致癌,这未免太过于武断了。
· 强化
强化和简化其实是对等的,强化是对简化剩下的内容的简化。
继续拿吃剩饭会致癌的这个谣言来说明。
事实上本身的事实只是:经常吃剩饭对身体不好,但是为了加强这个语气,于是便成了,吃剩饭会致癌,致癌这个词便是强化后的效果。
· 同化
同化的意思也就是把一个事实变成我们所了解的那样子,就是把这个事实变成我们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在书中举出的例子便很典型,在专家们进行对一个有白人拿着小刀对着黑人的场景进行叙述的过程中(这个场景不只有白人和黑人还有其他的事物以及人物,可以算是一个街景),在描述的过程中,往往,白人手中的小刀会被描述成在黑人手中。
这便体现了美国人意识中强烈的种族歧视心里,认为白人是善良的,而黑人是罪恶的这种意识使得在他们的描述中,刀从白人的手中转向了黑人的手中。
Q5.为什么说新闻也容易使科学变成谣言?
这又回到了我们的Q1中提到的,当事实很模糊的时候,总是很容易引起谣言。
那么在科学领域上怎么说呢?
我想大概我们都看过一些科学的文章,一般来说,我们读完之后,总有一种感觉就是,总感觉没有读懂,好像有点不知所云,结论也不明显,需要自己一点一点地推导出来,而且,最后推导出来的结果也是一个很不确凿的结论,一般有这种词语:可能、也许、很大可能。
就拿之前我看过的一个科普文说,里面的内容最后得出的结果是,人类的先祖有可能是猪。
于是,新闻的编辑看到这个科学文章,觉得有看头,但是不是特别有看头,原因在于这个——“可能”这个词语上面,太没有劲了,于是大笔一挥变成这个新闻的标题变成——原来人类的先祖是猪!!!
最后再说一句,我们自身在避免制造谣言的同时,也需要具备辨别谣言的能力。
正如书中说:“轻信之人要不就是心里变态,经常把自己的恐慌加在别人身上,要不就是无知。”
以上便是我对本书的总结,其实还有好多精彩的细节我没有提到,若是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这本书!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