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两会上,「教育」成为了热点话题。
来自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校长唐江澎的一段发言,已经在朋友圈爆火。
今天的很多孩子,可以用唐校长的话来形容:
“上午奥数、下午外语,一周七八个补习班,逼到最后,没了兴趣,也就没了学习。”
确实如此,很多孩子都处在水深火热的补习当中,这场教育内卷,就像永不停歇的龙卷风,卷得家长情非得已,也卷得孩子苦不堪言。
正如唐校长所言:“ 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孩子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
读书君认为,每一个人都希望并且相信,我们国家的教育会越来越好。
但是此时此刻,摆在我们普通家长面前的,是实实在在的「分数」问题。
孩子成绩不理想怎么办?
要不要上补习班?
上哪所补习班?
这些,才是真真切切能让家长费心的事情。
“鸡娃”的代价,和“佛系”的反思
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也总会有一部分“鸡娃”的家长,和一部分“佛系”的家庭。
他们各有一套信仰,都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鸡娃”的家长会列举出,谁谁家的孩子,从幼儿园一路补习,最终考入清北。
“佛系”的家长却认为快乐至上。
他们会反驳“鸡娃”的观念,某某家的孩子,被不断的补习摧残,最后厌学,所以「快乐」比「成绩」重要。
当然,也有一部分家长在这两个派系之间徘徊,既羡慕“佛系”家长顺其自然的豁达,又眼馋“鸡娃”家庭的学习成绩。
其实,所有的家长,出发点都是好的,都希望孩子能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他们只是观念不同,而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
但在“鸡娃”成功的情况下,存在这样一种结果:有些孩子成为了“听话的好孩子”,他们早早的收起自己的主见,任凭成年人的掌控。
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徐凯文称这种孩子患上了「空心病」。
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
还有40.4%的学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认为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
以前我们以为,能考入北大,就等同于成为了人生赢家。
然而,在这些考入北大的天之骄子中,却有如此之高比例的孩子,早早的活成了一具“傀儡”。
他们不缺学识、不缺能力,甚至不缺资源,却唯独少了更加重要的东西。
北大尚且如此,更何况普通高校的孩子呢?
孩子考上大学之后的人生如何,快乐与否,我们谁也不敢断定。
而这一点,值得所有“鸡娃”的家长为之警惕。
然而,“佛系”就一定是对的吗?
我们都知道,孩子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玩,如果家长真的完全顺其自然,那么孩子也有可能永远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自由自在的玩。
然而,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代,没有在学习上花费过一番功夫,
没有见识过文化的博大精深,没有体验过知识海洋的浩瀚多彩,
那么他就没有办法让自己的格局打开。
而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永远不会长大,他的灵魂也就没有深度,那么童年之后,很可能便会迎来平庸和卑微的一生。
你可能也听过身边的同龄人感慨,“我小时候怎么没有好好学习呢?”
是的,小时候好好学习,意味着未来的人生,有更多可能。
所以,“鸡娃”也好,“佛系”也罢,都只是一种选择,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谁都不敢保证,自己的选择,对孩子来说,一定就是最好的。
养育孩子,是一件「复杂」的事
事实上,大部分的家长都将教育想象的太过简单。
曾有人问过樊登老师这样一个问题:“您是几岁上学?读的什么学校?中学在哪念的?大学呢?读的什么专业?”
樊老师反问:“为什么要问这个呢?”
结果那个人回答:“我想模仿您,去安排我孩子的求学轨迹。”
其实,今天很多家长都是这样,希望能给孩子安排好一切。
但是,孩子生命中的所有经历,我们都能提前安排吗?而且这么做,对孩子真的好吗?
“别人怎么做,我照着做就行”这种简单粗暴的逻辑只适用于「简单体系」的事情,比如组装一台汽车。
然而很多家长都在用“组装汽车”的“机械化思维”来养育孩子,认为只要按照机械化的流程,就可以打造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然而,养育孩子是一个「复杂体系」的事情,没有一套固定的流程能确保你培养出理想中的孩子。
不得不说,这也是很多“鸡娃”家长最容易忽视的一点。
正如樊登老师所说,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最能使劲的地方,是自己。
今天的家长,真的很需要更新观念,重新学习如何更好的养育孩子。
只有家长自己不断成长,我们才不会带着焦虑盲目“鸡娃”,更不会带着逃避的心理选择“佛系”。
从这一点上看,教育,拼的是一个家庭的底层思维和终身成长的能力。
用“健康心智餐盘”,让理想照进现实
好的教育,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这八个字,注重的是教育对孩子心灵的滋养,要求的是教育者对孩子生命状态的关注。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能否将道理落实到具体的生活中呢?
答案一定是可以的。
我们可以利用与孩子共处的时间,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比如我们对事物的反应方式,以及我们与人互动的方式,都会影响和塑造我们的孩子。
在这里推荐一位脑科学家给出的「健康心智餐盘」,送给各位正在成长的父母。
脑科学家丹尼尔·西格尔提出了「健康心智餐盘」的概念,用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与情绪平衡。
它们是能改善大脑,让大脑功能达到最佳,建立平衡并产生幸福感所需的“营养”。
7种日常心智活动的时间:
1、专注时间:当我们为实现目标而专心致志时,我们就是在努力构建大脑中的深层联结。
2、玩耍时间:当我们随性而富有创意,顽皮地感受新体验时,我们是在构建大脑中的新联结。
3、联结时间:当我们和他人面对面交往时,当我们欣赏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联系时,我们在激活和加强大脑中的关系回路。
4、运动时间:当我们运动时,尤其是进行有氧运动时,大脑的很多方面会得到强化。
5、内省时间:当我们静静地内省,聚焦于自己的感觉、想法、情感时,大脑会得到更好的整合。
6、放松时间:当我们没有明确的目标,思绪漫无目的地游荡,或者只是放松时,我们在帮助大脑充电。
7、睡眠时间:当大脑得到它所需的休息时,我们在巩固白天学到的东西,让大脑得到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份「健康心智餐盘」中,除了「睡眠时间」有一个参考的时间范围之外,其他活动都没有具体的时间建议。
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变化,大脑对“营养”的需求量,也会有变化。
而这份「餐盘」的意义就在于,它让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来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大脑和心智。
同时,如果你愿意,这份「餐盘」给出的建议,现在就可以实施起来。
诚然,如果让今天一个学业繁重的孩子去实践「健康心智餐盘」的内容,恐怕会有些困难。
但是,如果家长知道了塑造孩子大脑和心智的重要性,就会想办法去帮助孩子寻找平衡的方法。
学校教育,只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部分。
我们在渴望教育越来越好的同时,永远都要记得,自己对孩子的影响,才是最重要的。
如此,我们才会不断的激励自己;
如此,我们才能在“鸡娃”与“佛系”之间,找到第3种选择;
如此,我们的孩子,才会拥有更广阔的未来。
寄语:重视孩子生命成长规律,从小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给予孩子良好的“土壤”,让他/她 学会为自己负责,做最好的自己,最终成为生命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