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闲来无事刷微博 见到许多博主po出的书单中对《追风筝的人》评价很高,几次看见这本书出现在畅销书的书架上,而我一直对买这本书无动于衷。寒假回家,听起弟弟读完这本书对其评价颇高,捧着这本书 看着夕阳西下空中随风而起的风筝,我终于按耐不住,到底是什么样的故事,让读者着迷到如此程度,于是我终于翻开了她的书页········
为你 千千万万遍
很早之前,就被着简短的情话惊艳到了,直到哈桑说出这句话,不知不觉被他与阿米尔的友情,被他对阿米尔的忠诚所感动到。
阿米尔与哈桑 之所以被称之为兄弟不是因为他们曾共处同一个子宫,而是自出生起就没有母亲,被同一个奶妈喂养长大,于是,他们一直被人提醒:喝过同样的乳汁长大的人就是兄弟,这种亲情连时间都无法拆散······
一对喝过同样乳汁长大的大兄弟,一个忠诚勇敢,我却不曾找出一个合适的词去形容另一个孩子
哈桑和阿米尔情同手足,文章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哈桑对阿米尔的忠诚,他总是低着头看着自己的双脚,从不告诉父亲用镜子照射邻居的房屋,用核桃射狗其实都是阿米尔的主意,尽管在山上,阿米尔用石榴扔哈桑,只为激怒他,他也只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红色的果汁染在他的衬衣上,像血一样,他拿过石榴,在自己的额头上磨碎“现在你满意了吗”没有咆哮也只是凄然地说一句“你觉得好受一些了吗”所以我并不为后来他从阿塞夫手中救出阿米尔的英勇举动而感到惊讶,他勇敢,源于他对阿米尔的绝对忠诚。
很奇怪,我找不出一个很合适的词去形容阿米尔,他与世间的任何一个小男孩一样顽皮,一样的爱他的爸爸,刚开始,我并不理解,作为富商家里唯一的儿子,阿米尔为何一直不被宠爱,难道就是因为他不喜欢足球,不喜欢比武竞赛,就连当观众都心不在焉吗?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冬天并不寒冷,那里的人们全因追风筝比赛人心高涨着,最终追到风筝的人被称为英雄。这一次,阿米尔下定决心赢得比赛,不再让爸爸感到失望,因为父亲曾说他的身上缺了某种东西·····
终于在这年冬天,他看见父亲在屋顶边缘,双手挥舞,高声欢呼,是的,阿米尔赢得了比赛,却丢了全世界
我们不能否认哈桑被阿塞夫堵在角落,是因为哈桑在阿米尔处于危难时的挺身而出。哈桑被阿塞夫虐待所伤是因为阿米尔的见死不救。
一切都在情理之中又好像一切又在意料之外。
为了那个自以为最好的结果,阿米尔陷害了哈桑,在面对父亲的质问,哈桑再一次选择为阿米尔牺牲,阿米尔以为父亲会赶走哈桑和他的父亲,也许这会让阿米尔好受些,然而面对父亲接下来的话却出乎我和阿米尔的意料。
面对偷盗,父亲能原谅这个所有罪行的原型,为什么不能原谅阿米尔之前的不勇敢?仅仅是因为阿米尔没有成为父亲所期许的儿子么?不,我们错了。直到阿米尔冲出拉辛汗的公寓,一切才真相大白,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被真相伤害总比被谎言欺骗的好,得到了再失去,总比从来没有得到更伤人。关于哈桑的勇敢,关于阿米尔的父亲为何会找医生修复哈桑的兔唇,为何当哈桑父子决定离开后阿米尔的父亲几乎崩溃,竭尽全力挽留?
只因为哈桑和阿米尔是兄弟,不只是因为二人喝着同样的乳汁长大,更是因为他们共有一个爸爸
文章之前说过哈桑的父亲阿里不仅半边脸罹患先天麻痹,无法微笑,而且儿时得过小儿麻痹右腿萎缩。因此时常受到侮辱。哈桑的母亲莎娜芭则是个婀娜多姿的女人,她走起路来步履款款,双臀摇摆。正因二人如此差距,所以莎娜芭在生下哈桑后不久就跟别人跑了,这在当时的阿富汗人看来,简直比死了妈妈还要糟糕。生在如此境遇下的面对他人的嘲笑也总是默默忍受,可面对阿米尔时,通常他就像换了个人一样,当阿米尔孤独时,他总是陪伴在阿米尔身边,当阿米尔面对危险时,他奋不顾身挺身而出。
就像所有陈词滥调所说的那样:有其父必有其子。果不其然他和父亲一样英勇。
他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弟弟,血缘终是血缘。他的身心流淌着那个曾经赤手空拳和黑熊搏斗,为了一个素昧平身女子的清白愿意吃下一颗子弹的男人的血液!就在这时父亲之前所有令人不可思议的所作所为终于在秘密公布于众之时被人理解,一切看起来不可思议却又理所当然。
就像所有所有陈词滥调所说的那样:有其父必有其子,果不其然,阿米尔和父亲一样背叛了愿意为自己付出生命的人
他们的父亲是一个被拉扯成两半的人,他爱着两个人子,但就当时的社会环境他不能公开表示对哈桑的爱,以尽人父之责,所以他把怨气发泄在阿米尔身上,同样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阿米尔因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被社会承认,可以继承所有财富,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权利。
“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父亲对阿米尔严厉,其实是是对自己的严厉
终于在读了拉辛汗的信后,阿米尔决定踏上那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去救赎自己救赎自己的侄子,因为他深知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
就在快要结束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听到了电视里里传来“禁穆令”的新闻,其大意为美国总统上台后颁布一项七国公民禁止进入美国的禁令,这些都是饱受战争折磨的人啊。我不禁望向电视,随之而来是对近日来阿富汗部分城市遭受大雪的新闻,画面里的那座城市被一处处废墟包围着,巧的是画面右上角写着“喀布尔”三个字。那个埋藏着哈桑与阿米尔欢乐童年的城市,我实在不能把卡勒德笔下的喀布尔与这片废墟联系到一起。是战争,让阿里和哈桑这样的人命送黄泉,大批像索拉博一样的孩子成为孤儿,尽管身处孤儿院,但孤儿院能提供的帮助在这时也实在是杯水车薪。有的人像阿米尔和他的父亲一样逃亡到美国苟且活着,但有更多的人被困于这座充满硝烟的城市。他们有的被饿死亦或是不幸被枪炮击中·······
那又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愿世界和平
《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关于背叛和自我救赎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所有情节丝丝入扣,全文以阿米尔与哈桑情同手足的友谊为主线,讲了那个时代的阿富汗孩子在冬天放风筝的故事,随着风筝线被割断,风筝急剧而下,我看见他们的友情像纯洁的雪,但我知道,雪终会融化。二十年后,为了哈桑的儿子,为了自我救赎,也为了自己的侄子 阿米尔脾脏破裂,牙齿脱落,眼眶裂开,而冲击力让他的上唇裂成两半,从人中裂开,就像哈桑的兔唇那样,能从虎口脱险是因为哈桑的儿子用随身携带的弹弓就出了阿塞夫手中的阿米尔,,再一次像所有陈词滥调所说的一样:有其父必有其子。也许索拉博不知道,二十年后,他和爸爸用同样的方式,在同一个人手中就下同一个人。阿米尔的心结就像一片片雪花,因为春天的到来而融化,阿米尔,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孩子的尖叫声奔跑着追着风筝,但他不在乎,只因
为你,千千万万遍!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请让我们勇敢的追!
这本书,读之,我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