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该书第一章(开启行为的改变)最后一节和第二章(推动思维的改变)的部分内容。
一、在第一章最后一节中,作者提出了“第二序列改变”的心理学概念。作者认为,改变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内容的改变,另一个是应对方式的改变。前者叫做“第一序列改变”,后者叫做“第二序列改变”。
举个例子:当生活中不顺心时,就不断抱怨、生气、发牢骚,认为世界对自己不公,希望自己能够事事顺心。希望事事顺心,就是希望改变的内容,是第一序列改变。而能否改变他看待遇到的“不顺心事”时的方式,就是第二序列改变。
作者指出,不进行第二序列改变,不做方式上的改变,仅希望改变内容,是达不到效果的。(这个观点让我想起了公元五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他提出了著名的“认知ABC模型”)。
二、在第二章里,作者阐述了心智模式对改变效果的影响。他提到了第一届“一丹奖”的获得者——斯坦福大学的卡罗尔.德韦克教授。
这个名字我不陌生,在零售信贷部工作时,“启智读书俱乐部”里大家精读的第二本书《终身成长》就出自她的笔下。她提出的“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深深影响着我,也被作者在这里反复引用。他认为,一个人只有拥有成长型思维,认可“努力比聪明更重要”的观点,才有可能达成改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