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 Chan——国际家庭教育导师,青少年成长规划师。微信号:godfey
这是我每天一篇文章的第71篇
今天在一个国学培训机构/幼儿园看到这样的两个画面,对我触动很大,让我也陷入深思:父母将孩子全托在幼儿园,一个星期只见一次,究竟是爱孩子,还是在伤害孩子?!
“哇,哇,哇!……我要回去!”院子里一个7岁左右的小男孩看到爸爸妈妈要离开,便号啕大哭,手脚并用地打妈妈,小家伙心中的仇恨积聚得很多。孩子的爸妈将他骗回教室后,迅速离开,但男孩奔跑着追过来想抱着家长的大腿,妈妈狠心将他的手掰开,送到老师的怀里,然后离开院子,大门随之也迅速关上了,留下男孩愤怒地拍打着铁门,嗷嗷大叫,喊出了一句令在场大人都震惊不已的话:“妈妈,你还要我吗?!”
据这所培训机构创始人介绍,这个男孩是他们14天国学冬令营的学员,家在泉州,父母送他过来的目的是想培养独立能力,这次是周末中途过来看看孩子,没想到孩子反应这么大。”
此时,院子里还有两个小女孩在与老师互动,这个老板介绍说“这是我们国学幼儿园全托班的孩子,全年基本吃住学在我们这,一是想锻炼孩子的独立才能,而是跟着我们诵读经典启慧。他们父母平时很忙,一周只来一次,见见孩子就回去了。”
我特意观察了全托的两个小女孩的行为,发现她们还是会吵闹,而且脸上失去了童真。
送孩子参加冬令营,或者送孩子上全托幼儿园的家长,普遍存在着以上三个孩子父母的状况,就是工作太忙了!忙得顾不上孩子。因而,才把孩子送到全托幼儿园。这些家长还口口声声地说:“我这么忙为了啥?还不是为了孩子未来能过得更好!”
但是,到底怎样样才是为了孩子好呢?孩子需求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是父母用辛劳繁忙赚来的钱买来高级玩具、兴趣班或接受更好的教育,还是父母暖和的怀抱和亲密的陪伴呢?
3~6岁的孩子,还处于依恋的敏感期,其依恋对象,通常是妈妈。而建立了安全型依恋的孩子,表现出来的是好奇、自信与积极的情绪,有较强的社交能力。反之,因为父母的养育方式欠妥,缺乏安全依恋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消极的情绪,还会有攻击性的行为,这种行为激怒父母,随之带来家长的指责、抱怨,亲子关系只会持续恶化,他们长大后难以与别人将建立亲密。可以说,3-6岁这个时期,父母对孩子无条件接纳的爱,高质量的陪伴,就像营养之于身体的发育一样重要。
父母为了工作而放弃了陪伴孩子,这只会给孩子一个暗示:工作比你更重要。这会让孩子觉得本人没有什么价值,由此失去自信心和安全感。父母的事业有成或许会让孩子衣食无忧,但孩子内心是匮乏的。
自信,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是幸福的根。而这些为了锻炼孩子独立能力,为了让孩子将来更能出人头地,而苦苦打拼的父母请思考一下,“我这样做,是不是在舍近求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