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我一个人去看的。
一
整体来说是一部很有深度的影片,引发了我对家庭,对一个孩子对家庭带来的快乐以及很多东西的深思。
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重点是孩子,他们给我们机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比我们以前更好。”
我曾经有幸在大学遇到过一个有思想深度的老师,他某一次在课堂上讲。他说他很感谢他的孩子,因为这个孩子给他的家庭带来了很多快乐,比如他看着孩子第一次学会走路,第一次叫爸爸……他见证了孩子的很多第一次,慢慢的看着他长大,他们就像无话不谈的朋友,孩子让他重新认识了自己,认识了这个世界,产生了作为父亲该有的责任感和担当。
做父母我们不应该渴望孩子能带给他们什么其他东西,也不应该凭自己的意愿去强行改变他们,把自己的意志强行灌输给他们。以偿还养育之恩为由掌控子女的生活,利用血缘关系捆绑他人的人生。而是应该思考一下,这个孩子从小到大,给这个家庭,给父母带来的那些快乐,那些让他们变得更好的品格是无法用任何东西来衡量的。当然亲人之间那种无条件的信任感和亲密感,也是无法衡量的。
二
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名居“建安七子”之首的孔融,曾提出“父母于子女无恩论”。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
这一阐述父母子女关系的观点,即使放在当代中国,怕是也不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更何况是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崇尚“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三国时期。
然而,当我第一次见到他的观点,便被其看透本质的开明所触动,更为其超离于时代的先见所折服。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生活水平稳步改善的今天,尚有许许多多将子女当作自己附庸的父母,从乡间垄上,到城镇公寓,甚至海外别墅,居住环境、教育水平和工作岗位,似乎对此毫无影响。
曹操当时想赢得民心,有意请先贤大儒孔融为其所用,结果孔融不从,所以动了杀心,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理由。直至孔融提出这一观点,在那个思想传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社会,这个观点给了曹操名正言顺机会。
对于先贤孔融的“父母于子无恩论”,虽然我不是全部反对,但也不是全部赞同。
哺育之恩须报,人生之事自决。
以上观点均出自于本人,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