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双 精进学思行
职场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是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它是一整套自上而下层层分解的指标体系,初衷是为了将企业的顶层战略的定量化落地,如果分解合理,执行到位可以获得不错的效果。而这种指标落到我们个人身上就是考核指标,有时会让人感到有压力。
这种指标通常是以年度为单位进行制定,并且制定后,一般也是到年末才进行回顾和总结,而有时就有点偏晚,此外,这种指标更多的是至上而下的,上层的管理者可能知道为什么分解,但是底层的执行人员可能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些,以及这些完成与否对最后结果的影响。
随着技术迭代加快,公司更新加速,人们对工作意义的追求加强,一种被称为OKR的管理工具在硅谷不断盛行,在Google、LinkedIn、Twitter这样的公司已经成功运行很多年,并渐扩展到其它地区和行业。
我们讲对其进行介绍,重点回答三个问题:什么是OKR?为什么它很有效?如何应用它来改善我们的业绩?本文重点回答前两个问题。
——1——
OKR的前世今生
OKR的全称是Objective &Key Results,即目标&关键结果。应用OKR最著名的公司莫过于Google,所以人们通常会以为这个来自于Google,而实际上它的来历更久远,OKR本质是一种目标管理方法,在具体介绍OKR前,我们先回顾一下目标管理的历史。
什么是目标管理?它指的是由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由最高层领导制定一定时期内整个企业期望达到的总目标,然后由各部门和全体职工根据总目标的要求,制定各自的分目标,并积极主动地设法实现这些目标的管理方法。说的很绕,简单说来就是通过一套层层分级的目标体系来实现企业的管理,最早是由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管理实践》中提出的。
在他提出目标管理之前,工业生产效率的一次巨大提升要归功于弗雷德里克.泰勒,他首先把严谨的科学引入到管理学中,通过对流水线上工人工作时长进行精确计时,然后进行优化和定量管理,大幅提升了管理的效率。这种方式很适合那种容易通过行为计量的生产方式,比如流水线生产。
但这种方式并不适合知识性工作者,就像你在办公司玩手机,领导是很难知道你是在工作还是在娱乐,你闭目养神,也很难知道你是在思考工作还是做白日梦,而且你的成果产出的过程通常难以控制。
基于这种考虑,彼得.德鲁克提出了目标管理,它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结果导向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被后来英特尔的传奇CEO安迪.格鲁夫所推崇,于是结合自己的管理经验,在目标管理的框架下,从聚焦、节奏和制定方式上对其进行改良,形成了OKR的初步框架。
后来硅谷风险投资人约翰.杜尔又将这种管理方式带入到了Google,受到了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的大力支持,并融入到了Google的管理基因中。后来,Google风投合伙人瑞克.克劳于2013年的在网上对OKR进行了介绍,于是就逐渐风靡起来。
这就是OKR的简答的OKR的演变过程,前面提到OKR本质是一种目标管理工具,那么它和普通的目标管理又有什么不同呢?
——2——
OKR的精准定义是什么?
我认为先从它的精准定义开始,目前我看到最好的定义来自于本.拉莫尔特(Ben Lamorte),他是一个全球知名的OKR教练,辅导过全球多家企实施OKR,他对其定义是:
OKR是一套严密的思考框架和持续的纪律要求,旨在确保员工紧密协作,把精力聚焦在能促进组织成长的、可衡量的贡献上。
虽然有点绕,但是提出者认为很有必要,并在《OKR,源于因特尔和google的管理利器》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所谓严密的思考框架,我的理解是,OKR本身包含了两个问题:想要什么?(Objective)?有什么关键的路标现实我们在路上?(Key Resultss)。
纪律要求指的是,制定完成后不是束之高阁,而是要定期(通常是季度)刷新OKR,确认结果达成情况,如有必要,要持续修正现有的战略和商业模式。
紧密协作是通过组织成员的OKR透明共享来实现的,让团队间和成员间共享目标,达到目标的对齐,用我们的话讲就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聚焦其实也是我们一直提倡的,少即是多,我们的资源(时间、精力和财富)都是有限的,所以必须聚焦在关键的事情上。
而这种关键的事情是什么呢?对组织而言,就是促进组织成长的有贡献的事情,并且这种贡献最好是可以量化的。
——3——
为什么要用OKR?
前面对其定义已经提及了OKR的价值,相对于已经有的目标管理工具,最典型的如KPI,为什么还有引入OKR,会不会是多此一举?在我看来,OKR不是对KPI以及之前的目标管理方法的一种否定,而是目标管理在适应时代变换中一个版本升级而已。我理解有三点突出的特点:驱动、聚焦和敏捷。
驱动
“目标是达成目的的手段”,而很多目标管理的原则,包括SMART原则都更多的强调是的目标的定量化,较少提及为什么要设定这个目标,它的意义是什么。而OKR则在目标设定部分就刻意地突出了其意义,而这个背后是人们对工作意义感的加强。
丹尼尔.平克在《驱动力》中提到了第三种驱动力——内在驱动,自主自发。也就是人们在本能(第一种驱动),奖惩(第二种驱动)之外,内心是希望把事情做好的,希望获得成就感的,而OKR的制定过程刚好强化了人们的这种诉求,它更加重视目标设定自底向上的比重。
通常,KPI是必须达成,否则会被考核的,所以大家在制定的时候会留有余量,比如明明可以做到100分,但是为了保险起见,而只提80分的目标,这样避免没有达成而被考核。
但OKR的目的更多的是激活大家的积极性,鼓励去尝试更加具有挑战性和有难度的事情,但是这种挑战也不是盲目的,也关注它的达成难度,在《OKR工作法》中反复提到了一个词——信心指数,并建议在设定OKR时,关键结果应该是那种50%信心指数的,而定期回顾时也要关注信心指数的变换,其目的就是在调动大家积极性的同时,又不会因为太难实现而丧失信心。
聚焦
目标本身的目的就是聚焦,而KPI中的K和OKR中的K都是Key 的意思,这两种工具都意识到了2/8原则,OKR走得更远,通常OKR中的O最好是1个,而K最好不超过3个,目的也是为了更聚焦。
敏捷
OKR设定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应对快速变化。通常KPI是以年为周期,而OKR是以季度,这样周期比较短,为什么不是月或则周?因为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很难是在短期内完成,而季度是个比较好的周期,同时,每周都会对OKR进行状态的更新,可以更好应对外界的变化。
总结
1、OKR是目标(Objective)+关键结果(Key results),是目标管理在适应时代变化的一个升级版;
2、OKR是一套严密的思考框架和持续的纪律要求,旨在确保员工紧密协作,把精力聚焦在能促进组织成长的、可衡量的贡献上;
3、该版本更强调人们的积极性、更加聚焦、更好协作以及更好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