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寻虎纯文学
也许看了一本书,觉得好有道理;或者突然受到了某种感动,想写出来。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快速完成一篇文章,这时候自己真正的思考是非常少的,我们的思想从根本上说就是他人的思想。
就说鲁迅吧,比如闰土这一篇,月亮下少年拿着叉子捉猹,一定是他头脑中浮现的,这个点被他抓住了,才有那篇文章,否则是不会有的。
那么我们头脑里,月光下的少年在哪里呢?如果找不到,作品要么不值得写,要么凑合写,总之好不了的。这就是美学的指导,你的意象怎么来?不是观察来的,也不是你主观去融合客观来的,它必然是生存获得的。
如果开篇了还是没有出现这样的鲜明意象,是需要停下来的,因为你还没有获得。此在就是去存在,你要去获得,才有。如此才能提高,坚持这样去练习。
我不知道大家写作的时候是什么状态,写作时候,应该是忘我的,屏气凝神地,一些回忆才会浮现慢慢清晰。假如环境很喧闹,或者自己奔着一个故事结局拟定提纲,顺藤摸瓜,是很难捕捉到灵感降临。灵感给有心人的,不走心,灵感来了也会跑掉。
我还是拿我这个《风星》草稿说,最近只写了一点点。写这个的想法有一段时间了,但是没有动笔。文中的院子我不知道有没有,但它慢慢浮现了,于是我才开始写。写之前,我从没想过写阿霞,但是写了一段她浮现了,然后浮现了很多东西,令人吃惊。
于是我从最初的对于一个曾经的红卫兵的感受,逐渐增强,我觉得很多东西开始聚集聚拢,形成了一股情绪之流。在这股情绪的小溪,我渐渐看到一股洪流(有点夸张,小河比较准确),所以觉得是很有写头的。如此这般,我问自己,这些意味着什么呢?思考有了对象,才能产生思想,没有对象的思想,不是思想,想出来也是别人的,只不过自己会有错觉,以为是自己想出来的。
写作中将情绪归拢聚集,让这股越来越强的情绪来推动,画卷越来越清晰,寓意越来越明晰,而不是预设一个结果结局,往那个结果去凑。结果导向,其推动力来自于西游记,来自于三国演义,唯独没有来自自己,只好不断兑水,兑水也有穷尽的时候,于是草草收场,结果是又快又烂,走不出死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