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一晃,已过了六年,这六年的时间里,我曾不止一次的回望,回望曾在云山书院发生的一个小故事。
这个故事很小,却很深刻。那年夏天,我读大二,暑假志愿在云山书院参加国学夏令营活动。余卫泉老师负责云山书院的统筹工作,他知道我是新闻专业的,教课之余,还给我安排了办书院黑板报和活动主持的工作,尽一切可能的给我提供锻炼机会。在这种关怀下,我心无旁鹭的发挥着自己的才干,淋漓尽致的展现着自己的所思所想。
那是一个饭后的傍晚,我听小朋友们说生活老师胡亚博自掏腰包给大伙儿买肥皂,我有所感慨,今天黑板报就表彰这件事。在我办黑板报的期间,余卫泉老师经过,但一如平常,微带笑意,只是路过而已,什么话也没落下。自认为,宣扬胡亚博老师买肥皂,就是宣扬一种奉献精神,为全院师生树立一个学习的好榜样。我沉浸到一种赞美别人,也认可自己此举的欢喜情绪中。
第二天,全院师生居然都得到了肥皂之类的洗漱用品。原来,余卫泉老师看到黑板报后,知道了院里生活用品欠缺,大老早就去采购了一批回来,发放到每个需要的地方。按理说,这个不应该院里统一发放的,学费生活费里不包括洗刷用品。按人情来讲,怎么做都合适,孩子们没有洗漱用品了,家长不在身边,孩子们太小,尚不能自理这些,志愿者老师出手相助情有可原,而余卫泉老师如此快速落地的举动更是让我惊叹不已。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语云“行有不足,反求诸己”,余卫泉老师就是知行合一的鲜活例子。一期黑板报,一个肥皂事件,就能见微知著,敏锐反应,睿智行动,确实令后生五体投地。
自那以后,我即使赞美某种精神,也是三思而后赞。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都知道,中国有种智慧叫阴阳太极思维,扬善不慎就会变成扬恶。我办那期黑板报时,余卫泉老师曾微笑的从我身旁经过,幸运遇到的是君子,余老师居然进一步大作为,要不然就变成揭露学院的不作为了,岂不是没事找事。
多年过去了,我总是自觉不自觉的时不时回望这个故事,咀嚼故事里的人味。
后来也才知道,余卫泉老师虽然为人处事低调,但大伙儿还是传开了他年轻有为的事迹。世俗的说,上海有房,留过洋,老婆一个,孩子两个。然而,他却选择回到了老家,在乡间别墅里耕耘着己谦学堂。在一次支教的途中,他忏悔自个儿事业中的得失过往,对那些理不清的业障居然坦言相告、坦诚赎罪。
这些年,我手机换了几次,号码换了几个,再也收不到您逢年过节的问候了,再也看不到您工作生活的分享了,但这个小故事我会一直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