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初级37期,王萌,坚持分享第21天。
昨晚去超市逛,天天选了一罐黄桃罐头,开心的不得了,结账后非要自己抱着。我们告诉他年纪太小,罐头很重,抱不好可能就会掉地上摔碎。他非要坚持自己抱,果然,到楼下的时候摔碎了。他蹲在摔碎的罐头旁边伤心的大哭不止,还要去捡碎的罐头瓶子和地上的罐头。
奶奶说:不哭不哭,不捡了,别扎着你了。
爸爸去找环卫阿姨留下的工具来清理地上的罐头,我们就先上楼了。过了一会爸爸回来,手里又拿了一罐新罐头,天天才止住哭声,瞬间变成了笑脸,开心的说谢谢爸爸。
心理学家John Gottman曾做过一个研究:
他发现大部分父母在安慰受到挫折的孩子时,都会这样说:
“没关系,遇到挫折爬起来就没事了,我小时候比你坚强多了。”
“别担心,我想你是误会他的意思了。”
“不要生气,想开点,像我一样多往正面想,事情会变好的。”
“这么小的事情,至于吗?不要小题大做……”
John Gottman把这类父母的安慰方式称之为情绪消除模式——遇到问题,先讲道理。
可结果,却因为忽略了对方的情绪,造成了更大的误解和隔阂。
而在电影《垫底辣妹》里,女主的妈妈采用的却是截然相反的沟通模式:她总是先共情孩子的情绪,再解决孩子的问题。
面对已经上高三,补习班上了一轮又一轮,但成绩却依然垫底的女儿,妈妈没有像父亲和老师那样,总是责备、催促孩子,而是努力理解和尊重女儿。
当女儿付出了努力成绩却没有起色,崩溃大哭时,她没有说“你应该再努力一点”的道理,而是温柔地说:
“如果觉得太累了放弃也没关系哦,你已经很努力了嘛。”
当女儿不肯交出抽烟的朋友的名单时,她没有说:“做人应该正直”,而是坚定地和女儿站在一边:
“这孩子不想背叛朋友,真是好孩子。对于这样什么都不说的女儿,我深感自豪。”
妈妈看见了女儿的情绪,共情了她的感受,也在无形中给了女儿一种底气:“无论我是好是坏,我都是被接纳的、被爱着的。”
怀揣着这样的力量,女儿才能一路过关斩将,逆袭成功,考上了一所数一数二的名牌大学。
孩子不是机器,不是光靠几个冷冰冰的指令就能运行和维护,而是需要父母理解他,共情他,爱他所爱,痛他所痛。
当孩子犯错时、遇到困难时,父母少一点诲人不倦的说教,多一些将心比心的共情,才能真正走进孩子心里去。
很庆幸,我们没有在罐头摔碎那一瞬间对着天天说:你看摔碎了吧!不让你抱你非要抱!说你会摔碎你还不信!等等之类让天天更伤心的话。在他平静下来开心的吃完罐头后,我问他:下次去超市还买罐头吗?天天回答:下次再买罐头就放到袋子里安全的提回家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