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色目人出发---从云南到北平
郑和道:“那好吧,我就从根源上开始讲。依照大元的分类,我家属于色目人,祖上从不花剌(布哈拉)迁来中原,历代同炎黄子孙通婚。由于先祖是回教中的重要人物,我自然也从小修习回教,但初时并不觉得这有何特别。”
小武同意道:“原来如此,只是不知道除了华夏以外,你祖上色目血统是来自中亚、还是阿拉伯呢?不过反正那个时代也是四海一家,或许全无分别。”
郑和顿了一下,正色道:“我也不必隐瞒,先祖乃是赛典赤•瞻思丁•乌马尔(Sayyid Ajjal Shams al-Din Omar),大元的开国名臣之一,德高望重、长寿吉祥。”
“早在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之时,先祖年方9岁,便在布哈拉(乌兹别克斯坦重要城市)一千余名教众的簇拥下,领头降顺了蒙古。”
图表2布哈拉的位置(撒马尔罕以西中心城市)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突然一惊,皱眉道:“赛典赤•瞻思丁?我好像听过这个名字。让我想想?对了,就是上次看一篇报道泉州晋江鞋服类公司的文章,让我印象颇深。”
“文章中说,泉州那里的很多著名鞋服品牌,比如361、特步、安踏等等,其创业老板大都姓丁。而这个泉州丁氏,正是赛典赤•瞻思丁的后裔,取其译名中的‘丁’字做为自己的姓。”
图表3泉州的“丁老板”们(部分)
【361度丁辉煌、安踏丁世忠、特步丁水波】
图片来自互联网
郑和柔声道:“我不了解什么鞋服类品牌,不过泉州我很熟。丁氏家族我也大概知道的,他们与我乃是同宗。”
“自先祖瞻思丁迁入华夏以来,在各地任职甚多,比方说出任过燕京断事官,节制陕西、四川等处中书省,爵封咸阳王;最后还改制云南、设置了行省、并出任了首位平章。”
小武讶道:“这么说来,瞻思丁就是云南省历史上的第一任省长咯?对了,为何同属瞻思丁大人后裔,泉州的亲戚姓丁,你却姓马呢?”
郑和微笑道:“我也不知道。然而云南是先祖在华夏的最后一站归宿,这一点确定无疑。昆明一系传到我的时候,已然经历了六世。”
“先祖其他系的后裔也都在华夏各地开花散叶、分布甚广。比如,我发现山东青州的杨氏也是先祖之后;所以在泉州这种要地,有一些远房堂兄弟存在、实属寻常。”
小武大奇道:“你的直系亲戚还有姓杨的?大家都是同宗之人,为啥姓氏不统一一下呢?”
郑和哈了一声,道:“泉州的亲戚也是在进入大明朝以后,才改的姓丁,是不是?他们原来也不姓丁,在大元之时又何必改姓呢?”
“然而到了改朝换代时,大家都慌乱无比,又有天南地北之隔,怎能约好改同一个姓呢?而我的母家姓马,所以我就很自然便姓马了。姓马的人多,这就不容易被人联想到什么了。”
“在大明朝天下,许多与前朝有关的事情,能不提就不提,这样对大家都好。就算其它官员负责记录我的原籍信息,我也从不告诉他们有关先祖的任何事情。就算我在泉州碰到丁氏兄弟们、或在青州碰到杨氏兄弟们,也不会跟他们认亲戚,大家点点头、心照不宣就是了。”
小武张大了嘴,嘟囔道:“我说呢,很多书上都说你的家世不详,原来竟是这样!”
郑和略带苦涩的笑道:“童年的我根本不知道汉人、色目人有什么分别,只是无忧无虑的生活在云南昆阳宝山(在昆明)。在那个如同世外桃源的地方,一边想象着广阔的天下,一边渡过了快乐的童年。”
“据说还是先祖瞻思丁在云南建省的时候,力排众议、将省府选在了昆明城。不然的话,云南省会本来应该是历史悠久的大理城。从哪时起,我家世代居住在昆明,我也没见过外面的世界,并不知道兵荒马乱会是什么样子。”
图表4云南省首位省长之墓
塞典赤•瞻思丁(元朝咸阳王)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同情道:“但在王朝更替之际,天下便跟你的名字相反,一点也不‘和’。”
郑和点了点头,接着道:“当我10岁之时,战火终于蔓延到了云南。大明朝早已得到天下并且站稳了脚跟,故携其余威席卷西南、前来征服大元朝留在南方的最后一块土地。”
“一夜之间,我也家破人亡;等明白过来,已经被净了身,疼痛无比。”
小武同情道:“听说蒙古人、色目人被明军俘虏以后,年龄大的多半被杀,年龄幼小的会被净身去做太监。”
郑和摇头叹道:“这里头并没有什么定数,只是当时大明朝需要很多太监,来服侍皇上、王妃以及众位王子。所以这都是‘命’、也是缘,让我开始领略到了这世间的真实苦难。”
小武肃然起敬道:“别人都会因为这样的命运而消沉吧,但你居然认为这是缘?你竟然会因为了解残酷的真实世界、而感觉有所收获?”
郑和苦笑道:“当然,任何少年遇到这样的命运都开心不起来。何况作为咸阳王的后代,原本家世尚可,所以我也消沉过;直到身体上不再疼痛,心中更是迷茫。”
“不过后来在做礼拜时,便更能明白来自先祖的意旨,从而小心谨慎、遵照而行。也许,肉身上的受苦,对精神上的修炼也是好事。”
小武翘起大拇指,大为赞叹道:“您真是天生的有志之人呐!”
郑和淡淡道:“在我的一生中,也曾看见许多贪婪好色的伊斯兰子弟,无论怎么做礼拜,也不肯接受先祖的告诫。跟他们相比,我倒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虽然长大以后,我只能做一个宦官,但这只是身体的残缺;而在我的内心,我所拥有的圆满却无人可以夺走!”
小武大为惊佩道:“你的思想,果然是世间罕有,绝对是成为宗教大长老的天赋!对了,你似乎不应该说接受‘先祖的告诫’---这样说不太妥当吧?应该是接受真主的告诫。”
郑和淡然一笑,微微撇嘴道:“你可知道先祖名中的‘赛典赤’是什么意思吗?翻译成中文就是圣裔!先祖瞻思丁,正是穆圣由阿拉伯传到布哈拉的第30代玄孙!”
“当蒙元之际,不论是成吉思汗或忽必烈,都尊我家是跟孔圣并列的圣人之后!”
小武再度大惊失色,眼放奇光道:“我原来只知道赛典赤•瞻思丁是一位元朝名臣,却不知道他竟然还是穆罕穆德的直系后裔!这样说来也难怪呀,布哈拉回教徒众归降蒙古、为何竟会奉他一个9岁的孩童为首!”
“如此看来,你郑和也是正宗的穆圣之后!而且从穆圣到你这里,已然传了36世;无论是阿拉伯、波斯、突厥,还是中国血统,可能你身上全都有!不愧是真正的色目人!”
郑和淡然轻叹道:“不错。我的历代祖先,经历了大陆上由西向东的漫长转移;而到我这一代,又渡过了大洋上由东到西的漫长历程。能够完成这个轮回,我的内心已非常圆满了,并不会再去奢求其它。”
小武连连点头,大为钦佩道:“你果然也有成为佛门弟子的天赋!这种云淡风轻,别人怎能学得会?”
郑和微微摇头,道:“当时我还没有这样高的觉悟,只是不甘心自己的一生如此容易得被他人毁去。但首先,我得活下来,再看看会发生什么?生活是会越来越糟、还是仍有机会?我相信,真主一定会给我指出一条明路。”
“伤好以后,我一直在傅友德、蓝玉两位大帅的军营里做杂务。那支明军当中真是有很多的技击高手呀!而且他们都自诩能击败元军及各方的强手。耳濡目染之下,我也广交朋友、开始练武,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成为天下顶尖的武林高手。”
小武震惊得合不拢口,道:“你想成为顶尖武林高手?你是真的对武功感兴趣呢?还是只想对大首领投其所好?”
郑和缓缓道:“人总要找一件事情让自己来做的,也是个寄托吧。我虽是太监,但太监对练武有着天生优势,不是吗?”
“教我武功的朋友是这么说的---看我天生魁梧雄壮、身强体健,而且年岁还不大,又没有那方面的纠缠和顾虑,正是练武的大好材料。”
小武的脑中顿时蹦出了一本武学某“宝典”,嘴里却嘟囔道:“这倒也是……”
郑和微有出神,道:“不知道为什么,教我武功的人不愿做我的师傅。但他经常安慰我、鼓励我,还说当年宋朝的太监童贯练武有成、筋骨如铁,在80万禁军中威名远播,日后手掌军权、高居太尉之职,主导平西夏、征方腊等役,功劳赫赫,为北宋末年国家之栋梁。”
“而且相比于其它武将,宋朝皇帝偏只相信童贯---原因是宋朝在传统上猜忌武将干政,唯独他是个太监,所以才没有这个担心。”
小武张口结舌,连道:“这、这、这,太监的世界真的……不同,我们不一样……我等凡夫俗子真的不懂……”
郑和微微一笑,道:“在我的性格里,也一直有一种迎难而上的特质。我自小不懂事的时候就吃了战争的亏,所以等我将来长大以后,一定要征服战争,这样学费才没有白交。”
“而这首先要从练武开始。先将武功练好,无论以后怎样,我都对得起自己。”
小武喃喃道:“不错,不错。在你的一生经历中,去过无数艰难险僻的地方,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而且很多险地都是第一次去,要不是有这种天生迎难而上的性格,又怎么能够坚持到底呢?”
郑和微笑道:“命运如果要我去很多地方,那我就顺势去了解这个世界。后来,西征云南的大军回返南京,我就在应天府的皇宫里做杂役,但还算是两位大帅的人。到15岁时,两位大帅又移驻北平,因此我跟着迁去了燕京。”
“不久后,我被分配给了燕王府。从此跟两位大帅的部队没有了关系,却得到了服侍燕王(朱棣)的机会。而燕王也很好武,很多方面跟傅大帅、蓝大帅差不多。”
小武点头道:“到燕王府以后,你武功已经练得不错了,而且也等到了机会。是吧?”
郑和摇头笑道:“练武是日积月累的事情,哪有这么容易?我在燕王府里一待14年之后,武功方才算过得去。当我29岁的时候,才真正等到了机会。”
“当时太祖皇帝殡天,建文皇帝登基。然后他很快便开始削藩,燕王首当其中,被迫起兵靖难。我便明白,这是建功立业之时到了。”
小武犹豫道:“你一定要支持燕王吗?朱棣造反成功的胜算很大吗?”
郑和摇摇头,微笑道:“燕王成功的胜算或许并不大,但我似乎也没有其它选择。况且,建文帝想消藩也不是不可以,但他太急躁了,一登基立足未稳就马上动手。这不是沉得住气的表现,所以朝廷的胜算也就不大了。”
“再说燕王善于亲临战场指挥,依我看南军并没有杰出的统帅能跟他比。此时,傅友德、蓝玉两位大帅早已被满门抄斩,所以燕王才有靖难的底气。不然若那些名将仍在世的话,只消有一个领军前来,我方怕只能投降了,估计连逃命都逃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