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今天我们的讨论主题就接着昨晚的话题开展吧。”晚餐开始时,我说。
姐姐点点头。
“你昨天说很“羡慕”弟弟的新书桌,妈妈后来说你是有点“嫉妒”了,你明白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吗?”
“嫉妒是不好的,会干坏事。”姐姐说。
“哇,你了解得真多,你怎么知道的?”
“很多动画片里都有啊。”
带着哲思思维去看动画片的姐姐,好会提炼啊!
“嗯,妈妈分享分享妈妈的理解哈,它们都是在比较中产生的情绪,但是“羡慕”是有积极意义的,是能激励我们努力去改变、提升自己,希望也达到更好的那一方那样。就像你昨晚最后想到的那些解决方案,所以,你确实如你所说,是“羡慕”。那妈妈为什么说你有点“嫉妒”了呢?可能是因为最开始看到你因此而流露出的大量负面情绪吧。因为“嫉妒”是负面的,它不会让人进步,只会让人陷在对别人的仇恨里,甚至会让人犯错,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昨天是妈妈多虑了,你的表现是“羡慕”不是“嫉妒”,妈妈要纠正一下。”
姐姐微微一笑,点头表示满意。
““嫉妒心”有时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有个上清华的阿姨,就因为她同学的“嫉妒心”被下毒,身体遭受到严重伤害,学业无法继续,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了。”
朱令案,终于找到合适的机会来讨论了。我打开新闻给她看了看,然后接着讨论。
姐姐非常吃惊,问那个下毒的同学现在怎么样了呢?我说,出事后就被家人安排去了美国,但是国外华人也在联名声讨她,就从美国躲去了澳洲,据说澳洲的华人现在也在联名声讨她。
“全世界到处都有华人,她躲不掉的,应该勇敢回国,承担起她应该承担的责任!”姐姐激动地说。
“是的,你说得很对,对自己做过的事,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是做人的基本原则。那么借此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如何保护自己不被“嫉妒心”伤害呢?”
“我不理他,不和他玩儿!他就不能伤害到我!”
“嗯,说得很好,但是我们怎么知道谁有“嫉妒心”呢?”
“嗯,不知道。”
““嫉妒心”很强的人,就算别人什么也没对他做,只是存在那里,他就会“嫉妒”,心生敌意、恨意,甚至会采取行动伤害别人,就像伤害朱令的这位同学。当然,他们平时也是有些表现可以参考的,比如,别人有什么,他们会说,“有什么了不起,我有更好的!”处处都要争强,总是打击别人,永远不会夸赞别人,甚至会采取行动搞破坏,比如把别人的优秀作品弄坏,比如到处说别人的坏话,让大家都不和那个人玩等等。你可以回想一下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如果有,我们就要远离。”
“没有,我觉得大家都是“羡慕”而已。”
“嗯,非常好,“羡慕”促使我们进步嘛。刚才我们讨论的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一种“嫉妒心”,现在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我们可以控制的“嫉妒心”吧。你觉得哪些行为可能会激起别人的“嫉妒心”呢?”
姐姐还是摇头。
““炫耀”会让别人感觉不舒服,有的人自控能力差,这时可能就会把身体里的“恶”放出来。我们说过,我们身体里有“善”也有“恶”,我们要把“善”养大养壮养结实,它就能在每次“恶”出来时,把它打败。如果被“恶”控制了,就会作出坏事,有很糟糕的后果要承担。所以,我们不要去“炫耀”,激起他人的“嫉妒心”,但我们可以“分享”,带给他人美好的体验。这两者你能理解并区别吗?”
姐姐昂起头,眼角上扬,嘴巴咧着说:“哼,瞧我的……”
“哈哈哈,是的,这就是炫耀。语气、姿态、内容都让人不舒服,强调我有你没有,抬高自己踩低他人的行为。而分享是带着善意、诚意,希望带给别人美好的。比如妈妈发现好吃又营养的食物就分享给你同学的妈妈了,她们也很开心。比如,你把喜欢的贴纸带去学校给同样喜欢的同学看,并送她一张,大家都很开心。你身边还有例子吗?”
“我觉得我们班没有“炫耀”。”
“哦,那你上次说,你同桌说他们家有多少钱多少房子,你觉得这也不是“炫耀”吗?”
“不算吧,都是说着好玩的,他说我还不是可以说,我们家还有多少多少呢!哈哈哈……”
“哦,你是这么想的,真不错,你处理得很好,自嘲幽默地化解一直是你的强项!”姐姐的内心很强大呢。
确实“分享”和“炫耀”在实际生活里有时候很难区分,也与每个人自己内心选择怎么解读有很大关系,心理承受力弱的人可能也会把别人善意的“分享”视作“炫耀”。
今天的话题有一些深奥,孩子不一定能马上全部消化,但是没关系,“嫉妒”和“羡慕”,“炫耀”和“分享”如何区分的种子已经洒下,它们通过孩子在日常里的一次次实践来获取养分,慢慢生根发芽,直至成熟。
以后我们时不时再“断点续聊”一下,了解了解生长情况就好。
家庭教育,就是在这一次次的对话中撒播下价值观的种子,然后在爱中等待着其渐渐完善,渐渐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