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写的育儿:“妈妈,我们家有钱吗?”这篇文章,主要是讲孩子在与别人攀比时,家长应该如何正确的引导。
我建议的方法是引导孩子回归理性,告诉他每个人拥有的东西都不一样,不一定别人的就都是好的,也不一定好的东西就没有缺点。需要买的才买,不需要的不要因为别人拥有了自己也非要买。
写完后发到一个写作群,请小伙伴帮我修改。
一位朋友说,曾经看过一个专家的说法,孩子在攀比的时候应该告诉他:这些只要你努力,你也可以有。
她觉得我这样教,孩子会不懂争取,太吃亏了。
昨天,又有朋友和我讨论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当时我在群里和那位朋友也讨论过。
我完全同意小孩子、年轻人要有锋芒,要有进取心,要懂得争取这个观点。
钱钟书说:一个人20岁时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一个人到了30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
钱老的20岁和30岁并不是准确的年龄界限,而是代表人生的不同阶段。
人在年少时未来的路尚未确定,应该积极进取尝试更多的可能,整个人应该呈一种“放”的状态,释放自己的所有能量。
而到了一定年龄,经历过“看山不是山”这个阶段后,就应该呈现出一种“收”的姿势,展现出一种平和淡定的状态。
但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让孩子去争取呢?
我认为也应该分情况而定。
比如孩子羡慕其他小朋友拥有好物的时候,你告诉他“只要你努力,这些也会有的。”其实是不太合适的。
因为对孩子来说,他几乎还没有任何赚钱的能力,那些需要金钱购买的东西,不是他目前通过努力可以获取的。
他不知道通过怎样的努力可以获取金钱(财商的培养是另外一方面的问题,这里不混淆在一起说),也没有渠道去赚取金钱。
当然他现在的努力(比如好好学习),对未来获取这些东西会有所帮助,但是反馈期太长,没有即时的回馈,很多成人都无法坚持,孩子就更不用说了。
孩子通过努力学习短期内并不能获得他想要的物质(家长的物质奖励这里也不提,因为物质奖励的方法好不好本身有待商榷),可能就会怀疑努力的意义。
这时候用这样的话激励他反而是坏事。
但是如果孩子羡慕其他的小朋友作业写的好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体育课上跑步跑得很快、期中考试获得了好的成绩......这些他通过努力也可以得到的,就应该鼓励他努力争取了。
02
我们成年人,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都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本来同一级别的同事忽然升职了、一起毕业的同学几年就买了房,联系上好久不见的初中同学,发现人家身家千万......
网络社交的出现,尤其扩大了我们比较的范围和可能。
自己心情低落的时候在朋友圈看到不认识的网友秀恩爱晒幸福,有时候都会莫名其妙的产生嫉妒的情绪。
那么,我们要怎样弱化比较带给我们的伤害呢?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的对待“别人比自己强”这个问题呢?
其实,适当的比较并不是什么坏事,没有比较就意识不到差距,也看不到自己的长处。
利用别人作为标尺,可以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估,准确的自我定位,是认识自我的基本方式之一。
只是在比较中当自己被碾压了,什么时候该努力奋起直追,什么时候又该宽慰自己心态平和呢?
我想起了知乎上一个问题的神回复:
同样是别人比自己强,为什么有时候会产生嫉妒心理,有时候会产生羡慕心理呢?
答主曰:远的羡慕,近的嫉妒,够不着的羡慕,够得着的嫉妒。
这个回答道出了人性的弱点。
确实,面对别人的优秀,大部分人都是这种酸葡萄心理:可以容忍不相干的人发达,却不能容忍自己的身边的人取得进步。
其实不管是嫉妒还是羡慕,都不能算是平和的心态。
03
成人的比较后遗症,我觉得我们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作出不同的反应。
在我们看到别人比我们稍微优秀一点,我们在嫉妒之余,更应该考虑怎样激发我们的动力,让我们更加努力。
比如一起报考某职称考试,同事顺利通过了而自己没通过,我们在沮丧之余,应该想着怎样在下次考试中也顺利通过。
当我们看到同行业中的佼佼者,除了羡慕,也可以将其获得的成就当作自己的一个长远的目标,列出合适的计划,分阶段的实施。
我有一位写自媒体的朋友说她当初刚毕业当记者的时候,参加一次会议,看见同行的一位前辈获得了业内国际大奖,当时除了羡慕,更是在心里暗暗发誓,自己也一定要通过努力获此奖项。
后来她不断努力,跑新闻的时候不怕辛苦,写稿子的时候一丝不苟,通过十年的努力,终于获得了业内国际大奖。
关于由比较而产生的羡慕和嫉妒,还有一种情况不得不提。
就是一些客观存在的,我们无法改变的情况。
比如别人好的出生,天生的美貌等一些你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改变的事实。
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宽慰自己,让自己看开。如果实在是无法释怀,甚至可以利用一些方法让自己远离这样的对象,比如屏蔽掉对方的朋友圈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
04
人是社会的动物,爱比较是人类的天性,我们有时候明明知道和别人比较会让我们心里不好受,可还是忍不住要去比较。
丽贝卡.韦伯在《比较陷阱》这篇文章中提出:不陷入比较陷阱最好的办法是要对自己有一个稳定的认知,认可自己的身份,尊重自己的生活,有坚定的信念,和那些真正认可你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对自己有稳定的认知,就是不依赖外界的评价,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
“你是谁,你在做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你需要的是什么......”,我们都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才不会陷入盲目的攀比。
我们要建立一种积极的思维模式,建立对自己成长有益的认知,拥有一颗坚定的心,相信这世间很多事情都不是零和博弈。
俞敏洪说:我一直认为,即便很多好的东西已经被别人占有了,这个世界上依然还有更多的好东西在等待着我们,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始终相信未来。
希望我们都可以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