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澳大利亚作家麦卡洛发表了长篇小说《荆棘鸟》,讲述一位才华横溢的教士与一位纯真少女的爱情故事。
书籍一经问世,便风靡全球,销量先后突破三千万册,还被拍成电影、电视剧甚至是动画片。时至今日,在豆瓣上依然有8.6的评分,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经典之作。
然而,描写爱情的小说数不胜数,为何这部《荆棘鸟》会脱颖而出?有人认为这本书,诠释了女人的名字不仅仅是脆弱;也有人认为这是一支反抗命运的交响曲。然而,我想,除此之外,更是因为这段爱情故事本身就很美。
五十年的时间跨度,充满了现实与情感的斗争,男女主人公像飞蛾扑火一样,飞往自己的命中注定。期间有深情款款,也有爱而不得,但更多的是,在几十年对爱的守候里,迸发出来自灵魂的力量。
走进这样的爱情故事,你会体会到,痛苦无所遁形,而生命可以丰满无畏,这种生命状态只能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美。
真实情感的脉动之美
男主人公拉尔夫是澳大利亚一个牧场的神父,他年轻英俊、才能出众,是当地牧场上许多姑娘心仪的对象。
可拉法夫一心在精神上追求靠近上帝,并且打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教堂。这便意味着他必须拒绝婚姻,拒绝男欢女爱,拒绝一切与情爱有关的人和事。
当最富有的小姐向他抛出橄榄枝时,他把大小姐捉弄了一番,最后人家只好转身离去。当地最有权势的太太向他示爱时,即便他无法拒绝对方身后庞大的财富,也不愿与这位太太有任何的感情纠葛。
在拉尔夫的世界里,他能够以神父的名义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但唯独不能拥有个人的情欲,因为这是教规所不允许的,是他走向升迁、靠近上帝最大的障碍。所以,一句话,他把自己的情感需求阉割了。
然而,完全没有想到的是,他会爱上一个十岁的姑娘,而那姑娘也就是女主人公梅吉,足足比他小了十八岁。
那一年夏天,梅吉一家从新西兰搬到德罗海达牧羊场,那里也是拉尔夫生活的地方,作为接待人员,拉尔夫第一次见到了这位姑娘。她甜美、可爱,双眼闪烁着柔和、纯洁的光芒。拉尔夫说,那是他有生以来所见到的最美丽的姑娘。
如果按照他以往的警觉习惯,一定会跟这姑娘保持距离,以免陷入爱情的沼泽而耽误前程。可这姑娘才十岁,巨大的年龄差似乎在拉尔夫的内心装上了安全锁。
于是,拉尔夫可以毫无顾忌用他细腻的心思去爱她。当梅吉去寄宿学校上学时,拉尔夫用他的影响力保护这孩子不受欺负。从此,梅吉倍感安全,身心也得到健康成长。
当她长大一点后,拉尔夫又考虑到她未来的生活,作为牧场继承人的女儿,她该学习骑马、社交礼仪,而这些,拉尔夫也亲力亲为,两人共度了许多美好时光。
直至后来,梅吉成长为一个妙龄女子,拉尔夫对上帝的追随也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动摇。
一次次,他告诉自己,对梅吉的喜欢,只停留在赏心悦目的范围,是一种纯真的友情。
可不管如何抗拒,都无法抚平他内心的烦乱,反而越来越痛苦。过去,他孤独,那仅仅只是一个人的事;而现在,他的孤独里,出现了梅吉的名字。
在后来的生命里,他常常用坚决的理智效忠上帝;同时,又在每一次梅吉出现危险时,他像白马王子一样出现在她身边,拯救他那正饱受煎熬的公主。
权力的追求与爱情的召唤,在他内心无限撕扯。很多时候,他需要在教堂里忏悔好几个小时,才能平息不去找梅吉的冲动。
也许你会说,爱情令人如此痛苦,那何必要深陷其中。可比起回避和禁锢,渗透在拉尔夫身上的情感,本就是人性本能的欲望。
就像黑格尔所说:“情欲是人的自然本性,具有原始本能的特性。”
它带给人痛苦,也让人活得真实,就像一滩沉寂的死水,因为泉水涌入而带来了新的脉动,这是多么可贵与动人。
爱而不得的成全之美
如果说拉尔夫是梅吉的拯救者,那梅吉为拉尔夫做过什么呢?
在梅吉十七岁的时候,拉尔夫做了一个痛苦的决定,那就是离开德罗海达牧羊场,并且告诉梅吉“不要以一种浪漫的方式来想我,我决不能考虑你希望我成为你丈夫的愿望。”
当时的梅吉,虽然难以忍受这样的事实,但还是告诉他:“我不会用有关你的幻想来填充自己的头脑的,别担心。我知道你是个教士。”
此后,梅吉也离开了德罗海达,嫁给了甘蔗工人卢克,并为卢克生下了女儿朱思婷。然而在分娩的时候,拉尔夫因为担心梅吉的安危,匆匆赶来看了她一眼,短暂停留后,又因教堂事务离她而去。
脆弱的梅吉不知如何是好,她写信给在外拼工作的卢克,得到的同样是令人寒心的冷漠。而这两个男人,一个是约定相伴终身的丈夫,一个是对她情深意切的情人。
可他们都像飞蛾一样,扑向自己的事业,女人、爱情、家庭,在他们热衷的事业面前如此的微不足道。
梅吉陷入了抑郁,不吃不喝,日渐消瘦。朋友安妮看见此状,不禁为梅吉担忧。于是,她建议梅吉去度个假,并帮梅吉安排好一切事宜,只需安心前往即可。
然而,离去,就能想清楚该如何争取自己的生活吗?离去,就能换一颗心,换一颗脑,去面对上帝拋给她的命运吗?
可命运这种东西,从来都不由自己做主。当她在那个度假海岛上冥思苦想了很久,终于下定决心继续回到卢克身边,去爱他,去爱她和他的孩子。
然而,就当她认命般地决定把对拉尔夫的爱永远埋在心底的时候,广袤无垠的海滩尽头,一条通往镇子的小路上,拉尔夫出现了。
从此,梅吉的人生发生了180度大转弯。拉尔夫的寻觅,梅吉的渴望,两个人终于卸下心房,在一个无人的海岛上,升华了他们的爱情。梅吉怀上了拉尔夫的孩子戴恩,她得不到拉尔夫,却得到了他的孩子,并且隐瞒了孩子的身份。
在往后的几十年里,拉尔夫在教会的任职中一路升到了红衣大教主,一个无可比拟的权贵身份。梅吉则带着两个孩子,离开卢克,回到了她成长的地方德罗海达牧羊场。
故事到此,两个人的关系基本已成定局,一个仍在他的教堂事业上勇往直前,另一个则在用生命独自守护。
是什么让梅吉义无反顾地守候这段关系,我想,或许是她心中的爱与情。曾经,她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跟他所爱之人“生一个孩子”。
现在,她终于有了她与拉尔夫的孩子戴恩,上帝虽然占有了他的拉尔夫,而她却从上帝那里“偷”来了戴恩。毫无疑问,梅吉是幸福的,她用一生的深情去爱这个孩子。
哪怕后来,戴恩走向了跟他父亲一样的道路——用全身心的爱去追随上帝,她也极力地控制着,努力说服自己去成全他的孩子。
她不忍心看到孩子哭泣,不忍心孩子在他对上帝的爱跟对妈妈的爱之间挣扎,就像成全拉尔夫一样,她再次成全了他们的孩子戴恩。也许你会说,梅吉太会自我牺牲了,可牺牲的另一面何尝不是大爱。
在后来的生命境遇里,梅吉同样用这种方式爱着女儿朱思婷,并且用这种爱化解了朱思婷与她的恋人雷恩之间的纠葛。
而梅吉自己,也因为心中有爱,活成了丰满的生命状态。如果非要问梅吉是如何做到的,或许有一首歌能给出最恰当的答案:
我爱你
是多么清楚多么坚固的信仰
我爱你
是多么温暖多么勇敢的力量
我爱你
是忠于自己忠于爱情的信仰
我爱你
是来自灵魂来自生命的力量
生命陨落的悲壮之美
五十年的时光流逝,拉尔夫与梅吉相望相守着彼此。作为读者,有时候很希望他们像《霍乱时期的爱情》一样,历经岁月的淘沥,突破种种枷锁,最终能有情人终成眷属。
可遗憾的是,拉尔夫与梅吉并没有走向这样的命运,尤其是上帝对他们的孩子戴恩的安排,更是令人心碎。
戴恩,就像他的父亲一样,英俊、开朗、善良,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既有智慧又有美貌的男子。然而,这样的孩子,就在他终于获得神父加冕的身份之时,因为一次救援行动,而命丧孤岛。
此后,拉尔夫也在梅吉的告知下得知,这位一直在他身边成长的孩子竟然是自己的儿子。上帝跟他们两个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让拉尔夫尝尽了命运的荒谬。
无奈之下,拉尔夫带着悲愤,回到梅吉身边,而这一次的回归,却又是一次生离死别,拉尔夫在梅吉怀里逝去。
这样的结局,对梅吉来说,无疑是沉痛的打击,更是一个令人难以承受的悲剧。
可跳出故事本身,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令人心痛的安排?
或许,书中那个动人的传说最能说明一切。故事是这样诉说的,从前有一只鸟儿,会唱出世界上最动人的歌声。
但这歌喉一生只会展露一次,那就是鸟儿寻找到它的荆棘树,并把身子扎进那最长、最尖的树丛后,才会唱出世间绝唱。此后,曲终命竭,鸟儿逝去,歌声绕梁。
无疑,拉尔夫与戴恩的生命陨落,对梅吉而言,就是扎向荆棘的那一刻,这不仅意味着剧痛,更意味着一场痛彻心扉的悲剧。
梅吉终其一生在追求的,在守护的,最后都化为灰烬。可谁又能说这是不值得的呢?梅吉在很早以前,就看懂了自己的命运。
她曾对拉尔夫说:“我们各自的心中都有某些不愿摒弃的东西,即使这东西使我们痛苦得要死。我们就是我们,就像古老的凯尔特传说中那胸前带着荆棘刺的鸟,泣血而啼,呕出了血淋淋的心而死去……我们制造自己的荆棘丛,而且从不停下来计算其代价,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忍受痛苦的煎熬,并且告诉自己,这是非常值得的。”
她坚信荆棘鸟对真正美好的东西的追求,足以让它的生命得以绚烂,这是她的生命选择,无怨无悔。
因为比起那拙劣的虎皮鹦鹉、可笑的黄鹡鸰、令人心悲的乌鸦,她选择做创造美好的荆棘鸟,用巨痛换取世间真正美的东西。
而这个美就像荆棘鸟的歌声,拥有巨大的张力,萦绕在世界万物之中。
让我们看到,原来生命可以如此淋漓尽致,原来世间有如此动人心弦的悲壮。
写在最后
梅吉与拉尔夫的爱情,在荆棘鸟的传说中,终于画上了句号。这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无疑是一曲动人的悲歌。
可这样的悲歌到底对我们读者有怎样的启发意义?
或许我们不必在这个点上纠结,而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这样一段很难在现实中遇到的爱情。
毕竟,在现实生活中,爱,总需要你小心翼翼,需要你权衡利弊,以免自己不被伤害。
可是,也正是因为现实情况与故事之间有一种不可逾越的距离,才产生了一种美感,就像朱光潜老先生所说:“美,需要和实际人生之间维持一种适当的距离。”
当我们退出现实,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时,不难发现,在现实之外,在全然爱的关系里,人的生命状态可以拥有如此深邃的力量,可以让拉尔夫对梅吉魂牵梦绕,可以让梅吉终身守候,可以让他们在追寻内心真正的美好时,付出难以想象的深痛巨创。
愿我们都能找到心中真正的美好,宛若夏花,不负此生。
作者:晓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