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是父辈与孩子的关系,从前的教育理念已经过时了,新时期新社会,我们的理念也应当跟着进化,这样做大有益处。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肯定有诸多疏漏之处,希望能与大家做进一步的探讨。
刚刚挂了电话,顺嘴说了一句感叹的话:“这熊逼(加了这个字确实显得有些难听,不过原话就是这么说的,而且还能起个强调的作用,表达我的愤恨)孩子。”
平时说了这样的话可能也不太在意,但近期发生了一些事情,使我突然意识到这并非很好。
我们养孩子就有权利骂孩子吗?
我当时的出发点是我养你容易嘛,你小子(不到一岁半的宝宝)还这么不让人省心,给我添了这么多的麻烦。喂药不吃,还一堆奇怪的“要求”,又是要卡(手里必须握着银行卡),又是要走(不能坐着抱,必须来回走着抱),又要出去(不在卧室呆着非得去客厅)。。。
基于以上的行为,所以我认为我可以骂你。
二十多年后。。。
我又是给你买房,又是给你买车,帮你娶了个媳妇,有了宝宝以后又尽心帮你照看,所以你最好乖乖的听话,别惹我生气,更别轻易顶撞我。否则我会很难过,甚至会表示愤怒。
这一切看来似乎都顺理成章。相信不少人也都经历过。
但现在的我认为这一切都不正常。
怎么说呢,我始终认为,作为父母,在养孩子、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是自我进化、升华的过程。就像一些节目中评委说的一样,“学员总说要向导师好好学习,其实学员也有许多地方值得导师学习的地方。”
身为父母,也许我们不能使孩子一出生就“腰缠万贯”,享受到很好的待遇,但我们却可以尽我们所能给他们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无关金钱,若是最好的教育来自于金钱,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富二代都在ZUO呢,他们的表现连一般的孩子都不如。
最好的教育在于把正确的理念贯穿始终。养孩子就觉得可以骂他这是不正确的,父母要做的是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促使自己不让孩子听到这些污秽的词眼。不要因为养孩子就动不动发脾气,这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暴躁,性格更加迥异。
这其实还要轻的,还有更可怕的,就是孩子的未来很容易被父母左右,父母容易很随意的干涉孩子的生活,使得孩子没办法自己去尝试,继而导致不开心。
中国子女教育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对子女的生活进行过多的干涉。
以前我总以为美国孩子在18岁以后独立生活,这样的教育方式在中国不可行,因为国情使然。现在看来,若要能独立,效果将相当不错。因为孩子自我独立以后,与父母就是种平行的关系了,而不是从前那样类似上下级的关系。
原来的观念是我养你我心甘情愿,但有个隐含的条件,就是你得听我的,这样我才会觉得没白养你。
现在的观念应该转变成我一边养你一边教育你,到你18岁时把我觉得应该教你的全部都教给你,包括如何赚钱。然后把你放飞,无论远方有多艰辛有多困苦你都要自己想办法走下去。
之所以早期没能形成这样的观念,我觉得是因为独生子女的关系,起码我自己是这样。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所以我选择了留在父母身边,而且父母也常说,谁谁的孩子到美国去了,可他父母就他这么一个孩子,一年到头也见不到个面,多可怜呀!
但他们在说这话时可忽略了一个情况,就是有时我也很羡慕未知的远方,也许历经磨难,最后还是会回到父母最初给我们选择的那条路。但最起码那是我们遵从自己内心的抉择,而不是被动听他人得到的结果。
所以我非常愿意要两个孩子,不仅仅是为了他俩成长时能互相做个伴,其实说到底也是种私心,就是想保证起码有一个孩子能离我比较近,若这个孩子实在按捺不住了,就把另外一个召唤回来,而把跟前这个再放飞出去。我也只能想到这样的办法了。
但这跟孩子是否独立并不冲突,无论离我远近都要保持独立,其实所谓独立最难的就是经济独立。
所以,若可能毕业时尽快的让自己经济独立。
现在父母的想法还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想法,我奋斗了一辈子可以给你买房买车,你要按我说的考了个正式的工作,所以很好,既稳定又不累。我们就这样相处下去,到我们老了你再好好照顾一下我们,这一生也就无憾了。
可能当我的孩子毕业时我也会这么样,但起码现在,当我还很年轻的时候,我的想法还是出去闯闯,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管是精彩还是无奈。
当年打天下的八旗军多么牛叉呀,可过了一段舒适的日子后,战斗力大大降低,甚至沦为了兵痞。如果我们过多的去享受父母带来的安逸,那么我们吃苦耐劳的民族传统也将很难保持下去,民族的生命力也将大打折扣。这可能也是美国始终焕发着别样魅力的原因。
所以,趁着年轻,去闯闯没什么坏处,毕竟人,只有这一辈子。闯不好,父母会理解,闯好了,父母也替你高兴。
当时写作时重点关注了毕业后的经济问题,其实上学期间的恋爱问题也很值得关注。父母应当做的是引导,由孩子自己决定是否要谈,而不是果断的给予否定。
其实,有时我觉得中国的一些父母挺悲哀的,一辈子都在为孩子付出,做打算,而放弃了自己的喜好。有了一直都在为孩子挣钱,如此这般,我觉得只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一些贫穷地区的父母总是怕孩子吃的不如别人好,穿的也不如别人,觉得愧对孩子。这似乎是种短视行为,若将眼光放长远一些,将关注点放在让孩子懂得尊重父母,珍惜眼前的美好似乎更有益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