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喜欢文艺片的人。
我喜欢强烈的视觉冲击性,像是《满城尽带黄金甲》里,染血的宫墙,清冷的银甲,长阶两旁的菊花,飘落的绣着金线的丝帕。很多人都讲,张艺谋代表了国产电影的一个高度,而作为其代表作之一的《我的父亲母亲》是1999年的作品,那时候的张艺谋身上还有一种弥足珍贵的质朴,也正是这种质朴,才打动人心。
我觉得首先要提及,也必须要提及的,是章子怡的表现力。《一代宗师》里的宫二像朵傲立雪中的寒梅,带着无双的风华,艳杀了整个冬天。但拍《我的父亲母亲》时候的章子怡还不是现在的国际章,虽然一样的漂亮,却像只青涩的苹果,清纯美好,不谙世事,声音里带着少女未脱的稚气,眉宇间满满是少女独有的情怀。所以看过影片的人对章子怡印象深刻,这是必然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章子怡饰演的招娣赋予了这部电影灵魂。
其次是细节。《我的父亲母亲》在细节处理上是非常用心的,它的每个细节都像一颗珍珠,最后以巧妙的方式串成了璀璨夺目的项链。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处细节是影片开始时,母亲坚持为父亲织的那一块挡棺用的白布,其中的认真与执着,一如当年父亲来到三合屯教书时,村里修盖新学校,织那块裹梁用的红布。两个场景时隔多年遥相呼应,母亲把对父亲的爱细密地织进布里,成了最刻骨铭心的见证。当然,还有更多的细节,例如情动之初,母亲远望着先生心中窃喜,回家换上新衣裳;自从父亲来了以后母亲就改在前井打水,因为这样会路过学校看到父亲……等等细节,构成了这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往事。
说过了细节,便不得不说一说镜头语言。中国人的文化是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像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斟酌字句的古诗,飘逸灵动。影片中有许多招娣奔跑的镜头,跑起来的人物可能并不好看,但是一个红色的身影跳动在广袤的黄土地上时,我们又觉得震撼人心。与动景相对的是母亲倚门而立的画面,父亲说过他记得母亲扶着门框站在门口的样子,就像一幅画,他许多年都忘不了这幅画,镜头拉近,特写,那一瞬间,虽然不是倾城的佳人,却别有一番绝韵的滋味。
色彩是必须提及的。《我的父亲母亲》在色彩运用上非常独到和独特,有人是这样形容的——在黑白现实里回忆艳丽过往,我觉得抓住了本片色彩运用的精髓。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现实应该是艳丽的,回忆应该是黑白的,但这部影片却反行其道而行——从母亲的感情上进行渲染。父亲去世了,对于母亲来说,相守多年的爱人离开了这个世界,陪伴的人不在了,生活也不再缤纷多彩。母亲心中的那盏灯灭了,生活也就黯了。但母亲心中的美好过往不会褪色,反而更加的鲜艳。张艺谋是喜欢红色的,红色是热情、温暖、希望个热血。招娣穿着红棉袄奔跑在原野或者行走在雪地中时,像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我仿佛可以看到母亲年轻时那颗跳动的心。
最后忍不住说一下电影的名字,《我的父亲母亲》。也许很多人不知道,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字,叫作《The Road Home》,即《回家的路》。我是更喜欢这个名字的。大抵是电影中出现过太多路的画面,又或许是母亲坚持要将父亲抬回来,我总觉得,那路的尽头是家,家里有牵着母亲手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