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管理者思维僵化、观念陈旧、思想落后,他们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跟不上时代;只有少部分的管理者能够持续学习,勇于挑战自我,思想与时俱进,创新能力强,能促进自己、员工和企业的成长。
导致这些差别的就是思维模式,前者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后者是成长型思维模式。作为管理者的你,拥有哪一类思维模式?
01 什么是固定型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什么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才能一成不变,这让人们时刻想证明自己的智力、个性和特征。他们会把所有发生的事情当作衡量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尺。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养。虽然人的先天才能、资质、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努力和经历来改变。
02 从三个方面,看固定型思维模式VS成长型思维模式
作为一名管理者,你在学习上、地位上、管理上是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还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第一个方面:在学习上,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领导,自己不愿意学习,也不支持、鼓励员工学习,他们的思维僵化、观念陈旧、思想落后。
而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领导,自己主动学。并且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带动员工学,他们知识面广、管理理念先进、敢于创新。
比如:我认识一位公司董事长,年龄50岁,带领班子成员考证。他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他自己、员工和企业都快速成长。同时,他的言行影响了我,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这位领导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但现在这样的领导很少。
又如:我在获取高级审计师证书的过程中,有的领导说:“你年龄大了,还考什么证书?”,有的领导说:“女同志应该以家庭为主,不应该考证书。”有的领导说:“你就是申报评审,不一定能通过,不要白费功夫,还是放弃算了。”这些领导,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自己不学,也不支持、鼓励员工学习。和他们交流,能让你穿越到古代。
第二个方面:在地位上,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领导,不喜欢听取员工意见,独断专行,哪怕自己的观点是错的,也要执行。即便员工提出正确的建议,但员工的观念与他们不一致时,他们会认为员工在挑战他们的权威。他们想成为企业中唯一重要的人,这样才能突显自己高人一等。
而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领导,为人随和,根本没有领导架子,会主动听取一线员工的意见。他们的世界里充满了明亮、包容和正能量。无论看待自己或他人,他们都相信人具有发展潜能的。对他们而言,经营公司不是为了突显卓越,而是为了促进自己、员工和整个企业的成长。
比如:1980年,杰克.韦尔奇接管通用电气,当时这家公司价值140亿美元。20年后,通用电气估值高达49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
韦尔奇的经营之道,随处可见成长型思维的表现。比如:他会主动接触在一线工作的员工,向他们了解公司状况;他会到流水线上听取工人们的意见。韦尔奇认为,这些工人是他们应该尊重和学习的对象。
另外,他十分重视团队协作。在韦尔奇的自传里,他说:“我不喜欢第一人称,我人生中几乎所有的事,都是和别人一起完成的......你在书中看到的‘我’,指的都是我所有的同事、朋友,和一些可能被我漏掉的人。”
第三个方面,在管理上,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领导最突出的管理模型就是“领导者—追随者”。这种管理模式就是领导让员工干什么,员工就干什么。员工不会思考工作应该怎么做,就像一台机器一样,被动等待任务。哪怕领导是用几十年前的经验指导工作,他们也会尽职尽责做好,不会思考工作创新。
而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领导,倡导的是“领导者—领导者”模型,就是上面的人是管理者,下面的人也是管理者。这样,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基层管理者能够动脑子,认真地像一个创业者一样,去思考每一个日常当中面对的问题。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把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基层管理者的能量释放出来。
比如:在《授权》一书中,大卫.马凯特鼓励人们将权力授予团队成员,并让决策权遍布团队的所有阶层。他鼓励领导者释放成员自身的能量、智慧和热情。马凯特主张打破等级制度的“金字塔”,建立“扁平化”的组织,培养未来的领导者而不是追随者。
营造“领导者—领导者”模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你必须颠覆所有关于领导力的根深蒂固的思想和理念。
即便如此,希望大家能够觉醒,成为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成为一个好的领导、家长、老师、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