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别人问我多大了,我总答错,不是多答一年就是少算一年。对方有时候会惊奇:还没见哪个女生会把年龄给说大了呢。
其实不是因为算不清楚,而是我对年龄这种计量方式一直是存疑甚至不认同的。
每个人的一生或长或短,有人能活120岁,有人可能只能活五六十岁。那么对于寿命120岁的人而言的一岁和寿命60岁的人的一岁能等同么?当然是能活六十岁的人一年更加珍贵了!那么寿命六十岁的人的30岁和寿命120岁人的30岁能一样么?那也大不相同了。
问题在于,每个人不知道自己到底能活60岁还是120岁。所以很多时候,对我来说,知道一个人的年龄有多大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因此,对于我自己的年龄,我也有些不在意了。
◆ ◆ ◆ ◆ ◆
不过,除了我这种奇葩以外,大多数女性对年龄总是很敏感的。
出门见了大妈要叫姐姐,见了姐姐要说妹妹。
曾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去学校门口吃饭,朋友随口习惯性地对服务员说了句:姐姐,我的那份少加点辣椒。那姑娘居然当场炸了,气势汹汹地反问:你叫谁姐姐呢,谁是你姐姐!吓得我们俩差点坐地下。
因为你不小心叫错了对方所期待的称谓,对方就觉得你把对方说老了。对很多女生来说,年轻就是一种资本,仿佛不论什么行业的女性,大家都是靠脸吃饭的。
其实我还干过一件特可笑的事。
我曾经去一家单位实习,里面有个小姐姐带我熟悉流程,中途悄悄问我觉得某个女同事有多大。我很惶恐啊,我初来乍到的,总不能想什么说什么吧?她这么问我的目的是什么呢?她和那个妹子是有仇么,为什么问我她的年龄啊?脑子里瞬间无数个念头飘过,最后我哆哆嗦嗦地说了一个我觉得比较小的数字,觉得万无一失了。那小姐姐当场惊讶脸:什么?你说真的么?!
果然,这消息迅速流传到了那个女同事的耳朵里,她一见我就满脸欢喜地问我,你再说一遍,你觉得我多大?看着她喜悦的神情,嗯,我当时心里就踏实了。
你看吧,就是个数字,你走心或者不走心地随便一说,就能决定听者的心情。
人总是这么自欺欺人的,他们总是更相信路人的评价。
◆ ◆ ◆ ◆ ◆
在我很小的时候,小孩子之间就传一句俏皮话: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由此就可以看出这个社会对女性年龄的态度了。
一个男人如果长得年龄看起来稍大一点是成熟,稳重,有内涵的象征。
比如当年唐国强因为长得太年轻漂亮,像个奶油小生似的,失去了不少优质的试镜机会。包括现在的新一代男演员陈晓也开始留胡子,胡子拉碴得反而感觉很帅很性感似的。
但是女演员呢,她们不敢老的,老了就完了,就没人愿意看了。所以媒体上都爱说谁是什么冻龄女神,仿佛女人的全部价值主要就看一张脸皱纹多不多似的,没有了鸡蛋一样光滑的肌肤,你就成了垃圾。
这两天刘嘉玲因为被质疑年龄造假就能连续上热搜,可见大家对此是格外地关注的。
◆ ◆ ◆ ◆ ◆
我曾经还看到过一个说法:在中国,如果你搜某个国际知名女星,比如苏菲法索,出来的全是这个女性最年轻时候的照片,哪怕她现在已经四五十了,但是你很难看到这个明星的近照。然而如果翻墙用该女星所在的国度的网站搜一搜,全是近照。包括这个女星当事人也是大大方方地发自己的近照。不会觉得脸上多了皱纹自己就丢人了抬不起头了,大家还是会很爱她。
我没有办法验证上述说法的真实性,但是确实,国内网站上搜一搜国际女星,她们衰老以后的照片几乎是看不到的。
也许是因为,在我们心目中,她们年轻的样子才是最有价值的模样吧。这样单一的评价一个女性的标准,我是不能认同的。凭什么呢?难道女人天生就是为了取悦某些看脸的人而生的么?
事实上,价值标准是多元的,别人说什么没用,我就是我,我的价值当然我自己说了算了啊。
◆ ◆ ◆ ◆ ◆
似乎在大家心目中不论多老的男人,总是会喜欢那些年轻的女孩子。
从生育的角度来说,年轻的女生生育能力更强。而且二八年华的姑娘们往往情窦初开,对感情懵懵懂懂,你轻轻撩一撩,她们就不假思索地对你死心塌地——山无棱,天地和,乃敢与君绝。反而那些已经涉世多年的姑娘们被生活折磨过后变得聪明的多。这些小把戏在她们面前不太奏效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不谙世事的姑娘性价比更高了呢。不过女性不是商品,可不能用性价比衡量。
社会是个大染缸,有人在这染缸里让自己看起来五彩斑斓,也有人逐渐变得暗沉无光。而那些涉世未深的白纸则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她们会遇见谁,又会变成什么样,全都未可知呢。
然而,如果不能接受当下的自己,不能发自内心的喜欢现在的自己,就算用了再多的瓶瓶罐罐把自己拍的再水光又有什么用呢?
所有人都会衰老,但是衰老的同时,人人也都在积累和成长。对于那些真正有趣或者有修养的人,不论他(她)头发是否花白,我们也是更想和她们成为朋友说一说话的。
傅莹:中国传奇女外交官
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才是最恒久和可贵的啊。
我们的关注点也许错了,提升自己的修养或许比维持冻龄更重要呢。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最难改变的就是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人们往往容易受到“美的就是最好的”这一简单刻板印象的影响。有研究表明,我们总倾向于认为外貌俊美的人更讨人喜欢,更好相处。(Brewer&Archer,2007)尽管后来事实证明这个人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友好。
但尽管刻板印象误导着我们,我们一开始会因为一些表象心潮澎湃,然而最后能让我们白首不相离的却是那些最内核的东西——一个人的三观和性情。
最终,我们还是会选择那些让我们感到舒服和最懂我们的人去深交啊。
如果真要怕的话,可怕的恐怕并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年老色衰。最可怕的是一个人随着年纪的增长,心智却始终原地踏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