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安居巷【严建设】
今日进城去去朋友相赠的新茶,忽见安居巷正在拆迁中。马路两边已修筑了隔离墙。很多租赁户在搬走,有些老住户还在坚持中。
安居巷曽名钱局巷。其北接东木头市、骡马市,南通书院门、三学街。曾给我留下过温馨快乐的回忆。
巷北口大槐树下的刘铁匠家如今是湖南土菜馆。在60年代是摆摊卖零食的。柿子皮1分钱1撮,秫秸秆1分钱1节。还能2分钱摸彩。童年时代,我常去安居巷玩。60年前的安居巷是石子路。人行道上总会隆起拳头大小的土疙瘩,被行人的步鞋草鞋橡胶底磨得锃亮。梗脚。每逢下雨,到处泥糊糊。我们至少每月凭购货簿去安居巷煤场买次煤球。70年代的蜂窝煤是定量供应的,每月是3.04元。
1975年仲夏夜,我曾邂逅一个漂亮姑娘,当晚我俩途经安居巷。一年后陷入初恋。曽即兴剥杜牧诗撰打油一首:
南行钱巷一径斜,书院门里叩人家。
灯下坐慕美人晚,腮晕红似二月花。
安居巷里曾住过我的几位老同学、老朋友,还有插队的插友。还都有点难忘的故事。恩恩怨怨一言难尽随风而逝。此处略。
现在的安居巷,成了美食一条街,字画和书画装裱、文房四宝、玉石翡翠一条街。林林总总啥都有。柏树林派出所也是端履门拆迁搬过来的。南头最漂亮的仿古建筑是关中民俗博物院的办公地点。
2013年旧文《西安老街安居巷的前世今生【严建设】》:
早在40年前也许更久,坐落在南城墙角下安居巷附近的人,口口相承一句顺口溜:安居巷垃圾箱。也罢。多年以来一直到现在,安居巷北口的古宅下就一直搁着俩巨大的垃圾箱,夏天时苍蝇乱飞,臭不可闻,过往者无不掩鼻而逃。只是巷子北口西侧的那家棺材铺子被农行取代了。
如今西安知道的人甚少。安居巷在明代时曾名钱局巷,其东南侧还有个古地名叫做钱局坊,据说有个铸币局旧址,在哪儿?没人说得清。但现碑林博物馆门外铜狮据传系这里所铸,狮身附贴铜币千余枚。巷东护城河沟内解放前后尚有铸造业者,后联为东方红铁厂。 迁址东大街中段南侧。
50年前的安居巷没有柏油路。马路、人行道每逢雨雪天气泥泞不堪。天晴后结块成一个个鼓鼓包包的拳头大小的土疙瘩,人穿着薄底的布鞋走在上面很不舒服。个别居民会蹲下用铁制的小炭锨铲平。
安居巷西接书院门,北靠东木头市、东通三学街。50年代一直到80年代的岁月,我们每月须去那个小煤店排队买煤,那年月人们做饭取暖都离不开煤。也不是能随便买的,要煤票定额排队才能买到,想多买根本不成。蜂窝煤用自制的轴承平板车吱咛吱咛拉回家,不小心打碎了再用簸箕端来换。
如今煤店的旧址真正成了垃圾场。缩小了的煤店还保存着昔日的风貌。大铁门上的牌匾很有年代了。有俩年轻人看我拍摄,琢磨文字搞不懂:星期三下午学习是神马意思?干嘛要学习?
在60年代末安居巷曾更名永革巷,取永远革命之意。《西安晚报》曾讹传为文革巷。其实三学街曾更名文革街。他们记错了。
安居巷存有很多我童年时代的欢乐。
当年几乎所有的院落里都住着熟悉的同学伙伴,可惜如今物是人非,煤店竟然还在,那些老同学老伙伴们销声匿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南方面孔的租赁户。
如今的安居巷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里面几乎啥都有。浴室、理发馆、旅馆、厕所,各种各样的小饭馆、炒货店、便利店、蔬菜店、水果店、五金店,以及各类出售文房四宝和画框的店铺,卖性药的卖成人用品的,卖水泥建筑材料的、卖彩票的,汽车租赁电脑维修、修鞋修锁子修自行车的总之啥都有。包括柏树林派出所也在其中。安居巷北口,开辟出一片比路面宽很多的人行道,摆满了各种摊点,卖鞋卖衣服的、卖碟的、卖烤肉的、卖麻辣串的,卖梆梆肉的。
有趣的是在街边还有个豆腐泡馍馆,能令人联想起节俭的梁三老汉。今日雾霾天气。我去安居巷时看到安居巷正在铺路和改造下水道,路面隆起一个个土包。有挖掘机,有些农民工或躺或坐或蹲,都在读书看报认真学习。
多年来我拍摄过安居巷上千张老照片。当然,我所拍摄的一些景况将很快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