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作者:宋梅珍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样朗朗上口的童谣,会撩起好多人对年味的回忆。腊八的到来,意味着春节的序幕已经拉开,年味自然一天比一天浓,家家户户洋溢着祥和、欢乐、忙碌的气氛。你家这样准备好了?你家那样准备好了?见面寒喧时,这些话已经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
童谣里虽然唱着过了腊八就是年,但我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差,还没有从腊八开始就有年味儿,真正能够感觉到年味的,得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扫尘、剃头、洗被褥、洗澡、磨豆腐、炒瓜子、炸米棒、杀鸡宰鹅……村上尽管很多人家都养猪,可真到杀年猪时,却极少有人家能满足这样的条件,一般都是哪家杀了猪,左邻右舍去买几斤。也会有人家出鱼塘,用抽水机将一个河塘里的水抽干,人到塘中用柳框、竹篮拾鱼,或是用探网逮。捉上来的鱼,和猪肉差不多,各家分分。我们村上有位先生姓万,在小学教书,大家都认为他是有文化的人。万先生不但有文化,还写得一手好字,家家户户都会夹着红纸到他家,他将八仙桌子搬出来,拿出笔墨,为村民们挥毫泼墨,写出一副副吉祥如意的对联。他不停地写,村民们在一边看,也帮不上啥忙,就等着写好的墨汁干,边欣赏对联边聊聊家常。到年三十晚上,将其贴到门上,迎接新年的到来。年初一吃了开口糕之后,爸爸就会把准备好的小挂鞭点燃,一手提着挂鞭一手开门,我们也会在新年的鞭炮声中醒来,去捡那些没有炸开的小挂鞭,之后悄悄地放到火盆里,片刻便会听到“砰”的一声,大人们会被吓得一惊,而我们却调皮的乐在其中。
平时农家是很少蒸包子的,即使蒸,也舍不得蒸多少,唯有过年时不仅蒸得多,品种也多,有黑芝麻红糖馅的,有豆腐青菜猪油渣馅的……我也很乐于参与其中。那时蒸包子没有发酵粉,要用糕头发几天,等面发好之后,再兑上碱水,揉成面团,切成小块,包包子,这可是我很喜欢的事情。爸爸不喜欢包包子,他都是从草堆上扯了一大堆草,坐在灶门口烧锅。妈妈一直夸我和姐姐手巧,因此得到夸奖的我们也很乐于做之类的事,也就用不着爸爸上手了。包好,够一锅的,就放到锅上蒸,看着渐渐冒起的热气,就忍不住想尝一个,妈妈就会跟我们说,你们把这锅包好,之前的那锅就能差不多熟了。就这样,一边包一边吃,一边吃一边包,吃的有点噎了渴了,就舀些蒸笼下面的水喝喝。那时不懂科学,蒸笼下面的水黄黄的,看着更是喜欢,喝着更是开心,其实,那种千滚水是不能喝的,喝了对身体有害。因冬天比较冷,蒸包子时候,会把厨房门关起来,连续蒸了几锅包子,屋里的蒸汽和香气就会从门缝挤出去,弥漫到很远,形成了年味的特有味道。
现在的人们富裕了,年味也随经济的发展有了浓厚的文化色彩,广场上会有书法家挥毫泼墨,为乡亲们书写对联,过年时也会有猜谜语,春节期间还有政府部门为村民们免费播放电影,文化大篷车走乡串村,免费的文艺演出送到了家门口,摄影展、书画展、经典诵读……真是应有尽有。新时代的年味变得更有品味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自然也得到了更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