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代每次读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都会被老渔夫的精神所感动。他风烛残年,体态羸弱,却敢于和暴虐无常的大海搏斗,连续三天三夜,就是不放弃,终于将大鱼杀死。更感人的地方还在于,老人在竭尽全力搏斗之后,又坦然接受最终一无所获的结果。
前两天,我读完马伯庸的历史题材小说《长安的荔枝》,好像产生了和以前同样的感受。
上林署小吏李善德被上司哄骗,糊里糊涂地答应了转运鲜荔枝的使职,成了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荔枝使。根据物性,鲜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从五千多里远的广州把鲜荔枝运抵长安,还要保持新鲜,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善德历经千辛万苦,九死一生。用了短短四个月的时间,他须发全白,还断送了一条腿,最终完成了使命。然而,就在众人都认为他从此可以平步青云的时候,他却怒批卫国公,差点丢了性命,最后落得个发配岭南。小说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人物刻画细腻传神,特别是对岭南独特的地方风物描写真实可感。
作者马伯庸,是一个八零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10年,马伯庸的《风雨<洛神赋>》获得了当年“茅台杯”人民文学散文奖。2012年,他的《宛城惊变》、《破案:〈孔雀东南飞〉》等又获得朱自清散文奖。他的代表作有:历史读本《显微镜下的大明》,长篇小说《古董局中局》《长安十二时辰》《风起陇西》等,他的多部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上映后很快成为热播剧,深受广大观众的好评。
作者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马伯庸是他的笔名,他的原名叫马力,网友们都喜爱称呼他“马亲王”。据说与他接触的人经常会遭受霉运,但是他自己却一点事都没有,所以被人称为“祥瑞亲王”。
与作者其他作品比较起来,《长安的荔枝》显得短小精悍,言简意丰。小人物李善德之所以身处绝境,能逆风翻盘,主要是他身上具备以下三项优秀品质。
一、他不认命
李善德的上司刘署令利用假贴黄的手段,欺骗李善德签字画押接受了使职,当李善德发现原来的“荔枝煎”贴黄掉落,变成了“荔枝鲜”时,他感到了大难临头了,甚至想和妻子“和离”从而在自己死后妻子女儿不受牵连而得以保全。
好友杜甫对他进行耐心开导,先给他讲了一个老兵的故事,老兵在战场上被一个凶狠的敌人压住,眼看要被杀,他发起狠来,用牙齿咬掉了对方的脸颊肉,这才侥幸反杀。
既是身临绝境,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说不定还能搏出一点微茫希望。
杜甫问李善德:“你去过岭南没有?见过新鲜荔枝吗?”
“不曾。”
“你去都没去过,怎么就轻言无解?”
既然岭南去都没去过,鲜荔枝见都没见过,你又怎么知道办不成呢!
杜甫的开导激起了李善德求生的欲望,他不要被动地受命运的摆布。于是,在天宝十四载二月五日,李善德单骑跨过灞桥,离开长安,毫不迟疑地向东疾奔而去,迈出了自救的第一步。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很多工人被迫下岗。有的家庭,夫妻双双下岗,家庭经济陷入绝境。有的人能够从个体商贩干起,后来有了自己的作坊、工厂,最后成了民营企业的老总。而有的人却彻底躺倒,只靠着国家的救济过生活。
尼克松说:“逆境能打败弱者而造就强者。”
二、他不服输
李善德到达广州后,为了争取获得官府的支持,他造访了岭南五府经略使何履光,差点被当作骗子给杀死。他没有就此罢手,听天由命,而是继续想办法履行使职。
鲜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如何能延长荔枝的保鲜期?李善德进行了很多次尝试。
他在得到胡商苏谅的支持后,就开始了荔枝转运的模拟测试,他设计了四条通往京城的道路,测试鲜荔枝色变香变味变的时间。结果令他非常失望,马跑得最快一条道上,荔枝四天就变味坏掉了。他又一次陷入了绝望之中,但是,他不服输。在峒人姑娘阿僮的启发下,他又想到了带枝转运法,竹箨固藏法,冰镇保鲜法,截枝入土法等,在改进保鲜方法后,他再一次向胡商借钱,开始模拟测试。为了能解决荔枝转运中遇到的问题,他连做梦都在工作。
他不甘心失败,他常常想,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在经过两次测试获得了数据后,李善德自信,这次荔枝转运任务一定能完成。然而,在最后一次真实转运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在一个水路交替的关键驿站——黄草驿,发生了逃驿事件。如果不是李善德提前检查,单单这一处的事故就会导致整个转运任务的失败。
李善德独自一人深夜穿行于深山之中,官服被荆棘划破,身体多处摔伤,一条腿踝骨碎裂。终于提前找到了官家的渡船,再利用渡船反方向转运冰块,最后才顺利完成转运任务。
如果李善德没有这种全力以赴、百折不挠、不服输的精神,鲜荔枝转运的任务无论如何都不会成功的。
成功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三、他有一颗善良的心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善良是人所固有的,它能唤起我们难以摧毁的希望。”
曾子曰:“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
李善德因为有一颗善良的心,在身处绝境之时,得到了很多贵人的帮助,从而让他最终完成使职,逃过劫难。
峒女阿僮因为他没有官架,能平等待她,把他当作亲人对待,在荔枝保鲜的问题上帮他出主意,想办法。最终截枝入土法在最后一次真实转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胡商苏谅坦言,一开始他和李善德是因利相交,在交往过程中,他竟然被李善德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真诚打动,对李善德的资助已经不考虑成本了。正是有苏谅的多次资金与人员支持,李善德的两次测试才得以顺利进行,他才取得了第一手的数据,最后的转运才有会成功。
没有林邑奴的舍命相救,李善德恐怕在第二次模拟测试时就被何履光杀死了,根本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功。
林邑奴是何履光的书记赵辛明派到李善德身边当卧底的,他从来没有被主人当作人对待过。那一次,在峒女阿僮的酒窖前,李善德端着一碗荔枝酒向他敬酒,那是他一生中第一次被人敬酒,也是他第一次被当作人来对待。他感动非常,仰首一饮而尽,之后发出一声长啸。
后来他暗中听到赵辛明要派人来杀李善德,便赤脚一路追着李善德的马队而来,恰巧在大庾岭被一头老虎缠上,就在命悬一线的时候,李善德派人赶走了猛虎,救下了他。他也告诉了李善德,赵辛明对他的加害计划,最后,林邑奴因跑路太多,肺炸而死,李善德也得以脱险。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李善德的荔枝转运工作成功了。他把别人眼中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正是由于他不认命,不服输,有颗善良的心。
一般人在历经艰辛成功之后,就可以坐享成功的果实了,可他一点也快乐不起来。他看到了为了最终送到长安的两瓮荔枝,砍掉了三十多亩优质的荔枝园;他看到了多少驿马累死途中,驿卒丧命黄泉;他看到多少江船桨橹折断,多少农户家破人亡。
他放弃了所有该有的美好结局,最后倒在了他发配地岭南的果园里。
如果说海明威通过圣地亚哥的形象揭示了孤独、拼搏与反抗是人类命运永恒的主题,那么马亲王通过李善德的形象所揭示的主题正是为《老人与海》作了新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