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𡿨论语〉学习笔记260·卫灵公第十五15》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学习笔记】
今天是丙申年辛卯月己酉日,二月十八,2016年3月28日星期一。
一,两版译文,双重收获。
1,杨伯峻先生的译注。
孔子说:"重责备自己,而轻责备别人,怨恨自然不会来了。"
1-1,躬自厚:本当作"躬自厚责","责"字探下文"薄责"之"责"而省略。
1-2,"躬自"是一双音节的副词,和《诗经·卫风·氓》的"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的"躬自"用法一样。
2,钱穆先生的译注。
先生说:"对自身督责严,对人督责轻,便可避远自心的怨望了。"
2-1,诚能严于自治,亦复无暇责人。
2-2,旧解此怨为人怨己,亦通。意思是说,不去责全他人,也就解除了自心的怨气。
二,为什么"厚责己而薄责彼"?这样是不是对自己"不公平"?人生短短百年,这样做是不是太委屈、太弊屈、太亏待自己了,这样做值得吗?"公平"对待不是更好吗?
厚责于己,这是救自己。
师父以做人二字教我,顿有醍醐灌顶之醒。只是,因生性愚钝,虽立志精进,旋又坠入无处下手的苦恼中。为寻一个诚字,一个敬字,没少折腾。曾经跑到陵园,借其庄重肃穆之气以期尽除轻浮,曾经久坐于图书馆,借其宁静安和之气以期尽除躁气,除此之外,每日晨读圣贤,日课不辍,静坐三省,日日为功。如此日日奋力,日日挣扎,大半年过去了,仍陷于毫无进境的苦境。
一天,我在开车,副驾位置是一位十年老友,其间一句狂言,不啻为一声炸雷一般,又似冰冷的狂潮一般刺痛自尊心,即将反唇相讥的那一瞬间,内心有一个声音响起:"这是我的错,全部是我的错,与任何人无涉。是我的错,我改。"
立时,天朗地阔,气象清静。
原来真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回事啊!
那是2015年9月,沪上金秋,梧桐落叶,南宁受学前的前一个月份。距今整整半年。
越来越好。
一句"我错了,我改",大半年来一直毫无消息的诚字、敬字,一下子就来了。所以,厚责于己,不是亏待了自己,非它不能自救。"吃小亏享大福"这话没有欺人。如果这是吃亏,只怕没有福气吃到它,若是有机会吃,在这件事上应该争先恐后。
三,说它是自救,不只是个人体会。历史上有大教材。
《吕氏春秋·举难篇》讲了这个道理。他说君子责人以人,所以在他那里容易做事,好做事就容易得人。另一方面,君子自责以义,这么一来就"难为非",其实,现实生活中所谓"行善"很容易搞成作秀,真要行善也容易,就是不作恶。不作恶就能"任天地而有余"。
相反会怎样呢?
责人以义,那就难看啦,难看则失亲。自责以人,责任推给别人,那是好办了,但是,这种好办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行苟且之事。这么做,后果是"天下之大而不容也"。身取危,国取亡。这正是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的行径。这是历史镜鉴。
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想好就一条:厚责于己,薄责于人。想坏也就一条:责人以义,责己以人。
四,再温习这个怨字,这是生活中最常遇到的情绪。对于怨,要放行,让它过去,不要留在心里面。
怨,就是有意见,不高兴了。
孔子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不高兴了说出来,目的是让它过去,不积攒在心里面;他人的恩德,不能搞等价回馈,那就成买卖了,要有余。
五,这一章是孔子教我们修己待人之法。学了这一章,往后要检身若不及,与人不求备。
六,ps:今天,有道云笔记抽风,把近两个小时的笔记变成0B。好,改用简书,简书也不简单,中间大段儿删了,找不回来。
我该发发牢骚吧?抱怨抱怨吧?
这么做,这一章就白学了。
如果没有有道云笔记,没有简书,今天的烦恼自然也没有了,但是,过去一年以来的方便也没有,以后的方便也没有了。人家还是免费的,哪儿欠我了呢?所以,薄责于有道云笔记,薄责于简书,下回自己做事小心。
感谢有道云,感谢简书。
下回做事加点小心。
第二,养成随时保存、发布更新的新习惯吧。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论语>》张居正著
《论语正义》刘宝楠著
《论语新解》钱穆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论语译注》杨伯峻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