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这是我2前几年写的一篇博客,稍作修改后重新发出来,祝天下所有的父亲节日快乐,每位父亲都能尽情享受父子/父女之乐。
父亲离开这个世界、离开我已经将近十五年了。有时候问自己,我对父亲的爱,只是因为我们之间的父女血缘吗?
曾经,我对父亲的感情很复杂,爱有之,感激有之,钦佩有之,又糅合着畏惧、埋怨……
不知道怎么化解我对父亲的那些复杂的负面情绪,直到读了一本书——《男人来自火星 女人来自金星》。这本书里介绍平复愤怒、失望、伤心、遗憾等负面情感的方法是给亲近的人写一封爱之信(love letter),分享你的感情,告诉对方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回应。据作者说这种方式可以治愈我们的伤口。爱之信可以采用这样的格式:
我感到愤怒,是因为……
我感到伤心,是因为……
我感到害怕,我因为……
我感到遗憾,是因为……
我爱你。你可以……吗?
我决定给父亲写一封爱之信,一封寄不出去的爱之信。
提起笔来问自己,我对父亲感到愤怒吗?不。
父亲伤过我的心吗?从来没有。
我感到害怕吗?我曾经惧怕他,畏他如鼠,但从来不担心会失去他的爱。
我的确感到遗憾,遗憾的是他离开之后那么久,我才试着去理解他。
现在我才明白,父亲一直尽他的全力为我撑开一片天,支持我做的一切。
我家在农村,上学的时候家里极穷。从中学开始,一到开学季,父亲就东奔西走为我筹措学费,我每每忐忑这学能不能继续上下去,有父亲的奔走,居然也上下来了。那时候住校,周三的时候,父亲常骑着自行车到学校给我送点菜,再给我一两块钱,嘱咐我省着花。
人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那时候却并不怎么争气,更别提当家了,中考的分数只够上最差的高中。
中考后的那个暑假,爸爸一个脸上长麻子的朋友到家里来,说他亲戚家餐馆缺服务员,唆使父亲让我去。父亲板着脸对那人道,“我姑娘还要上学的,上高中。”(湖北人称女儿为“姑娘”。)父亲的朋友颇不以为然,“丫头大了要嫁人的。上什么学哟?划不来。”父亲一摆手,“你回去回去。我的姑娘要高中,上大学,上到学校不要她为止。”
我上了高中又上大学——上到大学不要我了。没有父亲那一摆手的决定,不知道我的人生会是什么样的。
后来,当村里的同龄女孩都已结婚、生子、在黄土地里消耗青春时,父亲依然支持我离职上研究生。
他一直为我感到骄傲,逢人便夸我。
我的哥哥姐姐堂兄堂姐都嫉妒他最疼我。
而我并不觉得。少年时代的我,看到的只是父亲严厉和坏脾气。
父亲做事一丝不苟,眼里揉不得沙子,脾气暴躁。他发火的时候,幼年的我会吓到哭,却不敢哭出声。
他的严厉,让我一度有些神经质。他一发脾气,我便很害怕,以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以为他是针对我。在离开家很久之后,他依然是我的阴影。以前我经常做这样的梦:梦里我跟妈妈或其他人说着什么,其乐融融地。然后父亲突然出现,发起脾气,说很刻薄的话,大家不欢而散。这样的梦一直持续到我将近三十岁。所以,从小我就不怎么亲近父亲,他不在家,家才是天堂。
回头细想,父亲为什么是那样的父亲呢?
也许跟那个年代有关——很多他那个年龄段的叔伯们对子女(尤其是女儿)都严苛得不近人情。
或者跟他的家庭有关——他在八九岁就失去了父亲即我爷爷,由寡母(我奶奶)将他们兄弟二人带大。听说我奶奶也是那种高高在上、在家说一不二的女人,对父亲和叔叔都极严厉。没人示范怎么做个好父亲,没人教他怎么做一个慈爱的爸爸。
严厉的父亲却依然有他温情的一面。父亲酷爱读书、尤其是历史小说,记忆力极好。他给我们几个孩子讲书里的故事,绘声绘色,这是我童年时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他讲诸葛亮鹅毛扇的来历,讲樊梨花,小小的我极惊诧樊梨花因为钟情于薛丁山,失手杀兄弑父。至今,仍记得全家其乐融融围坐一起欢声笑语的场景。受父亲的影响,我和哥哥从小就开始看书——这在农村是另类中的另类。
父亲离开我将近十年之后,我似乎才明白,他做了能为我做的一切。
父亲离开我将近十年之后,我似乎才明白,作为父亲,他已做到最好。
而我,他最骄傲的小女儿,却常常遗憾父亲是那样严厉的父亲。
假如父亲还活着,在他发火的时候我一定能笑着劝他、开解他了。
假如父亲还活着,我会给他买很多书,不让妈妈晚上催他睡觉,让他想看多晚就看多晚,让他能恣意享受他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本来想给父亲写一封爱之信,告诉他“我感到愤怒,是因为……我感到伤心,是因为……我感到害怕,我因为……我感到遗憾,是因为……”我却无法落笔——对父亲,我没有愤怒,没有伤心,没有害怕,没有遗憾。想起他,我就是他幸福的小女儿,知道他是最好的父亲。
父亲离开了,我知道他在天上看着我。
这封爱之信虽然寄不出去,我知道他早已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