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就是在特定的场景下解决用户的需求
增加、减少功能并不是关键,关键是能否很好地解决用户的需求
思维导图的思考方式
用户:当想到一个功能,先不要想着如何实现,而是谁会用
场景:用户在什么样的场景下会使用(感兴趣)
需求:用户在上述场景下会遇到哪些问题?
解决方案:用户现在的解决方案是什么?你提出的方案要和现在的方案进行一个对比,从时间(效率)、(空间)、价格三个方面来对比考虑。
注意区分问题和场景:本质就是问题是在场景中出现的一个点
例:
场景:不想出去吃饭,想点个外卖
问题:点哪家
现在的解决方案:不吃了(注意不是app点外卖,这是预想方案)
需求的优先级排序
用户量和发生频率、开发难度和效果、产品价值、对用户的熟悉程度
1. 四象限看看用户量与发生频率
用四象限法来看,
1.优先解决大用户量的高频问题,基础体验
2.最后解决少量用户的低频问题,超好体验
2. 看开发难度和效果
- 优先见效快且开发难度不大的,这就是迭代
- 最后做费劲而且见效慢的,这可能就是未来的机会
3. 看产品价值
- 迫切程度:用户是不是真的非常需要?还是空想的?
- 付费意愿:用户是否为了解决问题而付费/
- ARPU:如果开发出来,用户会为之付多少钱?
4. 看你对目标群体的熟悉程度
- 你是否深入了解用户使用场景?
- 你对用户群体的理解是否足够了解?
- 如果不熟悉,就想办法熟悉它,否则就不要动手
5. 总结你的结论
- 用户:这个功能的第一批用户是谁?
- 场景:这个功能用户会在什么场景下使用?
- 问题:解决了这个用户最大的痛点是什么?
- 对比:和之前的解决方案相比,体验/效率提高多大?
拓展阅读总结:
- 思考方向:基本需求的优先级是默认最高的,没有基本功能其他功能无从实现。产品的性能、安全和浏览器兼容性等方面。
如何判断基本需求呢?就是砍掉这些需求,这个产品还能用吗? - 基于需求优先级,确定研发优先级。
- 可按照重要性+紧急程度来判断需求的优先级
- 对于期望型和兴奋型需求,可由运营数据进行计算
用户需求重要性=功能使用用户百分比(用户使用率)功能次数使用百分比(功能或内容使用率)类别重要性百分比(期望型需求、兴奋性需求)
这个公式的本质是有多少用户需要、用户是经常需要还是偶尔需要、对用户重要还是不重要。
基本型需求基本不变、期望型需求和兴奋型需求会随着运营数据的改变而改变。
这里有疑问,这个需求到底有没有被开发出来,如果没有开发出来,哪来的用户运营数据?怎么知道有多少人愿意使用这个功能,甚至知道使用频率呢?
用户量可以通过用户反馈来估计,使用频率可以用“假按钮”来测试用户的使用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