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P86-87
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遭遇他人的痛苦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可是,倾听意味着全心会意地体会他人的信息——这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了条件。有一句佛教格言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这种能力:“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
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听到的却是安慰和建议,那么,他就有可能觉得不太舒服。我和女儿的一次对话提醒我,在安慰他人或提建议前先看看那是否是他们想要的,有一天我女儿在照镜子时说:“我丑得像一只猪。”
“你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我大声宣布。女儿很不高兴地看了我一眼,喊了声“爸呀”,然后摔上门出去了。我的安慰看来不合时宜,也许,她只是希望我留意她的感受。也许当时我最好问她:“你对你今天的形象感到很失望吗?”
我们常常认为在亲友感到痛苦时,我们应该想办法使他们好受一些,然而,急于采取行动,使我们无法充分体会他们的状况,如果我们只关心别人说了什么,并考虑他的情况符合哪种理论,我们是在诊断人——我们并没有倾听他们。在非暴力沟通中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倾听的这种本质,体现了它与理解以及同情之间的区别。
I:
当别人向你倾诉时,做为倾听者,首先要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而是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如果我们没有去倾听别人,我们所提的建议,安慰都对别人不起任何作用。当我们一心一意地去体会他人此刻的感受,然后再根据我们体会到的对方的感受去询问他此时的感受是否是这样,从而让别人感到我们对他们的理解,因此他们可以得到安慰。
A1:
昨天女儿回家后跟我说:“今天有同学说我坏话,我很不开心,我都哭了。“我跟她说:“不要伤心啦,没什么关系的,别人说你那样,你并没有就变成那样呀,不要因为别人的话而不开心。”女儿没理我啦,自己进屋去了。
A2:
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遇到朋友或家人感到痛苦的时候,我学习采用片断中的方法来做,并在当天做记录。